“芙蓉姐姐”不想再被称为“网红”
“网红”廖劲锋正在寻找自己的“壁垒”
从2005年到2015年,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网络红人”在追捧与争议声中走过了10年。
BBS时代,推手们锻造了“芙蓉姐姐”的S形;自媒体时代,“网红”们在“BAT”所代表的(指百度、淘宝和腾讯)各种“帝国”下游走,打造自己的锥子脸;而现在,在互联网+时代,“帝国”开始接手“网红”,孵化无数张“锥子脸”——“网红经济”的概念由此而生。
曾经有网络营销专家说,“这些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代言人,就像坐在汽车副驾位置上的孩子,摆出一副开车的架势,以为自己掌控着汽车的方向。但无论是汽车还是道路,其实都不在他们的掌控之内。”在中国的网络红人现象出现10年之后,人们终于发现真正掌控方向的,肯定不是像野草般成长的网红们,而正是那些处于“黄金时代”的“帝国”们。
“芙蓉姐姐”的S
拎着皮包,行走匆匆,史恒侠穿着红色连衣裙,踩着平跟儿鞋走进化妆间的时候,大墨镜下依稀能看到那双略显疲惫的眼睛。
两个半小时后,在旁人的偷觑中,她走了出来:一双高约十厘米的细跟鞋上撑起了一尊S形的身体;红色的礼服裙配上了大红的嘴唇;而长睫毛下则是一双始终保持向前看的眼睛,毫无倦意。
形象,是现在史恒侠要极力在公众面前维系的,因为她需要告别曾经的那段历史,她不希望别人再把她归为“网络红人”一脉了。“人们一提‘网络红人’,就是那种什么靠脱衣服吸引人眼球啊,很低俗的那种。”
史恒侠坚信自己当初的走红是因为美丽和真诚。2002年,她在北京准备考研的同时还在以教自编健美操谋生。为了宣传健美操,她以“芙蓉姐姐”的网名把一些造型照片发到了北大BBS上。这些照片里便有那经典的造型:长发披肩,眼神犀利,双臂抬起,上半身与下半身呈S形姿势……
“芙蓉姐姐”现在始终强调走红是自己奋斗的结果,而被称为“网络红人”并由此给人们留下的负面形象是当年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不仅歪解她的言论,还扭曲了她的形象:“那些摄影记者真是‘专业’。我那个时候才90斤,可是他们给我拍出来的样子像150斤似的。”
不过,现在在网上流传的芙蓉姐姐当年的旧照片里,也有一些尺度较大——至少让人们的关注已经超出了体重的范围。
“在我看来,她给人一种戏剧效果。我当时看她就有一种看小品的感觉。她有一种喜剧化的娱乐因素……她不属于美的,也不属于丑的,就是一个普通人。”陈墨,10年前,他的一个身份是——“芙蓉姐姐”的网络推手。
“草根”的造星
陈墨承认“芙蓉姐姐”当时在高校论坛已经有些名气,但让她能够在社会上走红,成为“网络红人”却是由于背后人为的推动。
陈墨说当时“天涯论坛”想找一些话题炒热,他们通过自身的监控以及网友推荐发现了在高校BBS上活跃并有些“小名”的“芙蓉姐姐”,于是便找到他们几个版主,希望能够推广炒热这位“芙蓉姐姐”。
陈墨负责拍片子,再找网络写手写文章,找其他网站跟进,根据自己在宣传工作中得来的业缘关系,找传统媒体的记者进行报道,“这种方式就是用‘草根’来炒热‘草根’”。陈墨说。
2010年的《计算机世界》曾经刊发了一篇名为《2005 年互联网的草根繁荣》的文章,开篇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一大批成名于互联网的草根‘偶像’在 2005 年拉开了互联网繁荣的大幕,同时也成为 Web2.0 时代来临的重要佐证。2005 年,中国的网民人数正式突破1 亿大关,互联网迎来草根繁荣时代。”
“通过网络迅速蹿红的‘流氓燕’和‘芙蓉姐姐’开始在各种活动中频繁曝光,一跃成为‘网络造星’的典范,也将一个全新的词汇‘网络推手’带入网民的视线。”
“天涯”的广告位
尽管“芙蓉姐姐”称自己走红后的出场费达到了一线明星的水平,但是在陈墨看来,“走红”让“芙蓉姐姐”得到更多的是“虚名”,真正最为受益的应该是“天涯”。
“当时‘天涯’正在寻找投资,‘芙蓉’成功以后的三个月,‘天涯’获得了500万美金的投资。”陈墨说这虽然不能完全归于“芙蓉姐姐”的走红,但是“芙蓉”所带来的流量变化,至少是对“天涯”获得高额投资的一个推动。
“与以前某个时段相比较,‘芙蓉’在瞬间流量上给天涯提升了100%。”陈墨补充说,“当瞬间高峰流量过去后,平常的流量也高于以前。”
而对于陈墨来说,他也获得了一些经济利益。他通过出售自己拍摄的“芙蓉姐姐”的照片便收获了数万元。然而对于陈墨而言,他所得最大的利益不是直接的金钱,“作为外部合作人员,我免费获得了‘天涯’首页推荐广告位。后来我自己开公司搞项目,就用了这些广告位来宣传。”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