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带一路”的巨人肩膀上

2015年11月02日 00:00   来源:西安日报   

古城西安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资料图片记者冯炜摄)

  ■记者蒋黛实习生吴荃珣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将中国与中亚地区间的合作推向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一带一路”的提出,让作为古老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西安,再次以崭新的姿态站在国际舞台上,接受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目光。这座城市被赋予了新的活力,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十二五”前四年,西安累计自营进出口总额完成573.89亿美元,突破百亿美元大关,是“十一五”同期的3.87倍,平均增速24.5%,高出“十二五”预期目标13.6个百分点。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西安不断完善对外格局,优化贸易结构,加大“引进来”力度,加快“走出去”步伐,成果引人瞩目。

  丝路联通外贸进入“向西”时代

  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和中亚各国通商贸易的“黄金走廊”。如今,这条路早已不是从前的大漠戈壁——2013年11月28日,随着“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鸣笛开行,满载着“陕西制造”的列车从西安国际港务区出发,沿陇海兰新线一路向西抵达哈萨克斯坦。货物76小时抵达阿拉山口,6天运抵阿拉木图,途中不停、不等、不拆货,这列“货运高铁”将运输成本降低了20%。“长安号”开行2年来,从最初的每月1班到如今的每月6-8班,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制造”经它运载走出国门,目的地遍布中亚5国44个城市和站点。

  2015年5月1日上午9点,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自韩国海运进口的一批纺织品制滤布,在青岛海关办理口岸清关手续后,直接发往西安。标志着青岛、济南、郑州、太原、西安、银川、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拉萨等10个直属海关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十地通关,如同一关”的新格局正式确立。

  伴随着“长安号”的常态化运行和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推进,西安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一条以西安为东中转枢纽,辐射中国内陆地区、沿海港口以及东亚、南亚;以新疆和哈萨克斯坦为西中转枢纽,辐射中亚、俄罗斯、欧洲的“哑铃型”丝绸之路物流通道逐渐成型,西安将作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中转枢纽,开拓对外贸易“向西走”的新时代。

  以港为媒跨境电商成新增长点

  作为全球贸易发展的主要业态之一,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目前热点行业之一。2014年10月,西安市依托综合保税区正式启动跨境出口业务,并开放网上试点平台,2015年2月启动跨境直购进口业务。跨境业务开展以来,西安综合保税区迅速聚集了一批电商、信息平台公司、支付和物流体系机构,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迅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截至2015年9月底,西安跨境电商累计出口通关247965票,货值222.77万美元,4月10日单日出口突破1万单,主要出口美、英、俄等国;累计进口通关25156票,货值1244.18万元,主要来自英、荷、德等,电子商务正在逐渐成为我市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一条“网上丝绸之路”已成为通途。

  “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打造‘中欧班列’品牌”“畅通陆水联运通道”……2014年3月,我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再次为西安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西安将紧跟趋势、抢抓机遇,主动融入我国“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十三五”的到来!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