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人买走全球46%奢侈品 港媒:在国外发光发热

2015年11月26日 09:11   来源:参考消息网   

  港媒称,反腐风波下,虽然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死气沉沉,但中国人依然在世界消费市场上“发光发热”——有报告预计,中国人将继续成为今年奢侈品行业最大手笔的消费者,他们将买走全球46%的奢侈品。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25日报道,上海的财富品质研究院最新出炉的《2015年中国奢侈品报告》预计,中国人今年将会花1170亿美元购买奢侈品,同比增长9%,其中78%的奢侈品消费发生海外,消费额达910亿美元,同比增长12%。

  但在中国国内,预计今年奢侈品消费仅占据全球消费总额的10%,较去年的11%下跌1个百分点。

  上述报告审视的奢侈品包括珠宝、手表、配饰和衣服,但不包括车辆、游艇、飞机或艺术品。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有一个顶级手表品牌在过去一年没有卖出一只手表,但她拒绝点出该品牌的名字。

  她说,有超过八成的国际奢侈品牌关闭了他们在中国内地的门店,预计这个情况还会恶化下去。

  “我们预期,在未来一年,将有超过95%的品牌关闭它们的部分门店,其它门店则会进行升级,以体验和服务中心取代。”

  最近的例子是路易·威登(LV),这个品牌关闭了在内地的3家门店,包括在广州的首家门店。

  周婷表示,5年之前,中国消费者愿意在本地购买奢侈品牌,因为他们不知道海外市场的存在,也没有办法去到海外市场。而现在,中国人更频繁地出国旅游,他们会在全球各地对商品进行比对。

  周婷认为,2016年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进口关税调整力度,并利用各种政策手段限制境外购物,以促进中国本土消费增长,中国未来将会是全球购买奢侈品最便宜的地方。

  另一方面,周婷也说,奢侈品牌已经开始重视消费者体验,同时开始触碰其它行业,例如穿戴设备和饮食业,以此来留住旧客户,同时吸引新人来。

  例如古驰(Gucci)就在今年夏天于上海开了第一家餐厅“1921古驰”,同时在内地门店推出减价活动。

  周婷还表示,对于奢侈品牌来说,另一个选择是推出量身订造的服务。有超过80%的奢侈品牌在过去一年推出了类似的服务。根据报告,量身订造的奢侈品将会是未来的一个增长点。

  财富品质研究院对超过3800名资产超过500万元的内地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对于这些富人来说,奢侈品牌带来的效应已经不如往日。

有大约40%的受访者表示,品牌很重要,但不是他们在消费时的首要考虑。平均而言,富人们的家庭开销中有10%至20%花在了购买奢侈品上。

 

  2015年9月23日,消费者在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内。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