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工业结构呈现轻型化态势 实现发展的绿色化

2015年12月04日 16:52   来源:东南网   

  变轻变绿,南平的发展逻辑

  东南网12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辉)前三季度,南平市轻工业增速比重工业高出4.7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重为55.4∶44.6。南平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两年,南平轻工业不仅产值高于重工业,发展增速也明显更快。

  南平作为典型的山区和后发展地区,其经济发展面临着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与压力。探究其工业结构何以呈现进一步轻型化态势,是理解欠发达地区发展逻辑的一个途径。

  工业的轻与重区分在哪?通俗来说,轻工业以提供生活消费品为主,重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一般而言,发展重工业不仅产值高、对财政贡献大,也更容易彰显政绩。可南平为何反其道行之?

  说实话是无奈。本身重工业基础薄弱,相对沿海的交通不便以及省里对其环境保护的高要求,使南平难以引进甚至经常不得不拒绝一些重工业项目的落地。可以说,南平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决定了不能走沿海那样的大港口、大工业、大平台的路子。

  反者道之动。既然南平必须把绿色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那就必须在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发展动力等方面实现升级转换,着力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工业结构轻型化就是走这条路子的表征之一。

  工业轻型化意味着什么?减少经济对土地、矿产等原材料的依赖,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结合南平实际,我们可以看到,南平近年提出3个有希望打造的千亿产业集群,其中的食品产业和竹产业均属于轻工业范畴,前者依托于南平已有的包括畜禽、酒类、茶叶、笋制品、油茶、果蔬、粮食等食品工业产业体系,后者依托于占全省近半的竹林面积和较齐全的竹产业链。这两大产业,靠的是可再生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生产的是百姓日常消费品,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从工业轻型化起步,南平的发展逻辑又该如何深度演绎?

  产业的轻型化。这从南平提出的第三个千亿产业集群可见端倪。2013年,南平提出打造千亿旅游产业,力图建成产品多元、服务一流的国际知名旅游养生目的地、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独具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南平拥有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在人们越来越注重休闲品质的当下,日益成为竞争力。旅游属于第三产业,南平从第二产业轻型化到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走出的正是产业轻型化之路。

  发展的绿色化。绿色化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经济结构。这与南平以绿色食品加工、旅游养生、特色现代农业等为重点,大力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着力打造具有特色规模优势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不谋而合。

  南平推进绿色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更是成功争取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区域性试点、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和武夷山生态旅游发展示范区等国家级绿色“金牌”,正努力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南平也在动真格。近两年来,南平共关停矿产开发企业26家、小木材企业480多家,未新批一家矿产开发企业,未新上一个重化工项目。同时,加强了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引导。2012年至今,南平市环保部门共否决近100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

  当然,绿色化还需要更明确的发展思路和更实在的举措。生态保护、流域治理、节能降耗等需要壮士断腕;绿色发展的工业布局、城市布局、产业布局亟待厘清;整合现有绿色技术创新要素,形成面向人才、研发、产品、市场的绿色支撑体系尚需破题;围绕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期待集聚、释放……绿色化还任重道远。

  变轻变绿,南平正试图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蹚出一条新路。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