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全面落实关键之年

2016年01月13日 00:0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石家庄1月13日电(记者高博 白林 齐雷杰 巩志宏)刚刚过去的2015年,京津冀三地合作更加热络紧密。京津冀协同发展,多项变化正悄然发生。

  这一年的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顶层设计“靴子”正式落地。

  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成为加速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助推器。

  12月,津保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城市连接更加紧密。

  2016年作为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正逐渐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日前在河北省“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河北加快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职副主任田学斌表示,无论是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角度,还是京津冀区域产业合理布局的角度来看,交通必须先行。

  按照目前出台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方案,京津冀今后将由27条城际铁路线路联通,总规模达到3796公里,计划2016年底前开工廊涿城际、首都机场到北京新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对于生活在该区域的百姓而言,今后进京将变得愈发容易。

  2015年前三季度,北京输出到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2192项,同比增长4.6%。2015年前10个月,河北引进京津项目3621个,全省引进的资金47.3%来自京津,达到2748亿元;天津市全部利用内资的43%来自北京和河北。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表示,京津冀之间越来越多的投资占比,是三地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见证,但河北要接得住、接得稳北京产业转移。

  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河北省确定了40个重点承接转移平台和各设区市的重点园区,作为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载体,这些平台将成为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集群转移的前沿阵地。

  此外,针对长期困扰京津冀地区居民的PM2.5空气污染,三地联手出击,共同治霾。2015年上半年,京津冀三地压减燃煤1021万吨,水泥产能150万吨,平板玻璃300万重量箱;推广应用新能源车2.21万辆,京津两地已全部淘汰黄标车。

  2015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80.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6.2%,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8.7%。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伴随的环境改善产生效果仍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京津冀还需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时,加强预警预报,三地联合统一行动。”田学斌说。

  为贯彻“十三五”绿色发展理念,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于2015年12月底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从国家层面首次给出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红线,即2017年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左右,2020年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