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再突破“减法”换“乘法”
——本市综合配套改革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多点开花”
天津北方网讯:2015年,本市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多点开花”:自贸试验区改革成果成功复制,中小微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行,政府减政放权,双创蓬勃发展……
“只用13分钟,就办好了进津工作的所有手续,包括这张‘绿卡’和全家人的进津准迁证。”天津工业大学的苟向锋教授无比珍惜那张标有A201500001卡号的“绿卡”,41岁的他来自兰州交通大学,是拿到天津人才“绿卡”A卡的第一人。
在天津最南端的村镇——太平镇翟庄子村的烟酒店老板周丽芬,随时随地点开手机上的国税APP,不到3分钟就把上个增值税所属期的税款给交了。半年前,她得搭私人中巴往返百十公里、花上大半天工夫才能搞定。
……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如何,是观察改革进程的最好窗口。
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本市继续毫不动摇地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就在身边,变化随处可见。
继续简政放权
全面发力多点突破
如果说开局之年的改革重在谋篇布局、起势取势,那么关键之年就重在狠抓落实、求实取实。2015年,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运行,上百项制度创新全面展开,包括金融、税收在内的多项改革成果逐渐向全市复制开来。那片身负“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伟大使命的改革热土正在抒写恢宏的历史新篇章。
一年来,天津简政放权步伐明显加快,继续清规、清权、减权、制权、晒权。在2014年推出“一份清单管边界”“一颗印章管审批”等“六个一”的基础上,2015年又创新推出“一套制度管廉政”“一张绿卡管引才”“一个号码管服务”“一包方式管培训”,实行了“十个一”改革,审批公章从109颗变成1颗,几十个服务号码合并为一个88908890,各路人才手持一本“绿卡”就能办理一切手续……一系列的改革,体现的就是一个“快”字:审批快了,引才快了,服务便捷了,社会活力被大大激发。
区域发展,人才是最大软实力。盘活人才资源,更是一门硬功夫。如何“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本市在全国首创推出了人才“绿卡”制度,2015年6月1日起,为持有“绿卡”的人才在办理引进手续和在津生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便利化服务,形成“天下英才涌入津门”的可喜局面。当记者问市金融局副局长张韶华是否适应新生活,这位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的博士后、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前处长由衷地说,“非常适应!很喜欢这里深厚的历史积淀,很像我的家乡西安。天津正重铸辉煌,我真切感受到这里有一股向上的劲儿,想干事,干成事”。
去年5月,本市建立了市和区县两级统一的行政执法监督平台,推行“一套制度管廉政”。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将全市16个区县的576个行政执法部门,以及57个市级行政执法部门的230个具体执法责任单位纳入监督范围。市政府法制办执法监督处处长付金超告诉记者,平台今年将进一步向公众放开,任何人都可随时上网查询行政执法部门的基础信息,以及对市场主体的处罚结果,被处罚人也可查询被处罚的所有信息,执法行为完全阳光化。
2015年,财税体制改革一直紧锣密鼓,目的依旧是为小微企业减负松绑,为市场主体提供法治财政、阳光财政。
“只用25分钟,一个窗口‘四证一章’全办完了!”天津名宸科技有限公司办件人高辉逢人就说。去年,市工商、税务、质检、公安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在三天办妥“四证一章”的基础上,继续缩短审批时间,确保一天内办结。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不仅仅是打开了大门,可以说连门框、门板都卸掉了。”临港国税局局长刘津伟风趣地说。全市93%的个体工商户、84.23%的企业纳税人开通了手机端或网上申报缴税,90%以上的涉税事项都可以足不出户轻松搞定。
政银企合力
“助小扶微”成效喜人
新年伊始,河北区金津门诊部的王院长满怀信心地憧憬着自家民营诊所的未来。去年夏天,他在缺少抵押物的情况下,从招行天津分行小企业部获得了240万元低利率的信用贷款。而此前银行还没有专门针对民营医院的信贷产品。
“真没想到能去纽约参加‘中美中小企业投资与贸易合作洽谈会’,直接跟美国企业对接。”从事植入骨科医疗器械生产的金兴达公司负责人感叹。去年,中国银行天津分行自发组织部分中小微企业赴美,帮他们搭建跨境撮合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扶上马,送一程”。
……
梳理2015年天津的改革壮举,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推行,理应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受制于轻资产、少抵押,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市委、市政府把今年“促惠上”活动的重点确定为“助小微、促创新、促创业”,市主要领导亲自制定活动方案,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有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市区(县)两级财政拿出60亿元,对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本金损失予以50%的补偿。“风险补偿金不是‘唐僧肉’,谁想吃都能吃一口。而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只针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改造贷款,真正服务实体经济,并且优先补偿信用贷款、首笔贷款”,市金融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天津在这方面有基础有优势,“天津近年来通过扶持科技小巨人、万企转型等政策,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中小微企业。”
这项机制运行成效喜人。前三季度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持续保持在45%以上,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以上,信用贷款新增额的82%均投向了中小微企业。市统计局统计显示,中小微企业工业增加值、商品销售额增速大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户均月营业收入、纳税额等主要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小微企业就业规模不断壮大。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金融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去年前三季度,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43.83亿元,增长11.8%,创服务业各行业最高增速。政、银、企之间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助小扶微”正成为政府与金融机构自发的、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市场活力迸发
创新创业蔚然成风
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了市场活力的“乘法”。
一年来,国企改革继续高歌猛进,调整重组十大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一批优势企业,清理退出一批低效企业,国有经济活力、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去年1—10月份,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1.5万户,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7%。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7.2万家,培育小巨人企业3500家,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8%。
创业创新的梦想,在2015年展开翅膀,飞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元旦假期,凯立达创投空间里依然人来人往,在浓浓的咖啡香中,“草根创业”一族的创意金点子正在变成现实。作为首批入选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天津市首批众创空间支持目录的孵化器企业,其创始人吕鹏辉这几天正忙于高校创新创业活动,准备为全市55所高校的学生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并帮助他们对接企业,找到合适的实习和就业机会。“目前,凯立达已进驻148个创业团队和365个创业项目,我们的天使投资俱乐部已吸纳42位上百亿资产的会员,众筹资金63亿元,为入驻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已有28个项目获得了总额达2.6亿元的融资支持。”
2015年,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致力于建设“双创特区”,一批像凯立达这样的众创空间、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企业纷纷落户,同时也吸引和聚集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委会主任郑伟铭说,“双创特区”着力培养和发展领军企业、研发机构和众创空间,打造创新型金融、科技服务和科技研发、跨境贸易和电子商务等六大产业集群。截至2015年12月18日,利用自贸试验区的优势,“双创特区”吸引了各类创新创业人才5000余人扎根发展,累计新增注册1813户,注册资本金达336.98亿元,汇聚各类股权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机构110家,已促成海航投资Uber等10余单跨境投融资项目,形成了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一个充满活力的创业生态圈正在形成。
改革之火正炽,发展之路正长。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天津,处处洋溢着“一股向上的劲儿”,各行各业的奋力拼搏谱写出一首铿锵有力的改革合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