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贸区联动发展

2016年01月18日 10:57   来源:南方日报   

  近年来,一大批科技创新型总部企业纷纷扎堆天河。 李细华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一定要牢牢把创新抓在手里,把创新搞上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断,为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当前,广州正抓紧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加快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建设,嵌入全球创新链条、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此次全会释放强烈信号,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如何走,广州了然于心。未来五年,广州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市场导向,打破路径依赖,突出价值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营造优良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当好珠三角创新驱动发展的“领头羊”。

  1.双自联动机制建设

  建立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机制。抓紧出台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方案,实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三年行动计划。

  ●解读政府的利益关系要作相应调整

  在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看来,“双自联动”从大的方面来讲,是要用开放倒逼改革,用改革促进开放。“现在看来,GDP、TIPP都对政府和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同时也是创新的要求;从小的方面来讲,提出的背景一方面是两个试验区本身都同时提出对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未来广州的航空、航运、金融等的发展,对贸易区和创新示范区都提出了要求。”

  “我的理解是这个试验区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的突破,才是联动的核心问题。”丁力建议,要想让“双自联动”实现1 1大于2,助力广州经济发展,首先是政府职能转变。“现在政府不能把转变仅仅放在审批制度改革上。政府的利益关系要作相应调整,包括财政体制都要有所侧重。”

  其次要把握的重点就是国有企业改革。自由贸易区要求无论是什么样的所有制都应该成为合格的竞争主体。而国有企业现在离这个要求还很远。

  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自贸区、创新驱动所需要的。但现在广州面临的问题是区域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做得还不够。丁力表示:“创新不是简单地关起门来干,而是谁来买单的问题,跟要素市场能不能一体化、自由流动有很大关系。”

  2.创新空间

  整合优化创新空间,形成点(载体)、线(走廊)、面(枢纽)相结合的创新空间和产业布局。

  ●解读“面”需要市一级政府统筹

  来自广州市科创委的信息显示,近5年,广州国际技术合作平台从8个增至39个,世界级源头创新与产业化活动开始向广州汇聚。仅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就落户了三星通信研究院、卡尔蔡司研究院等一批跨国研发机构,英国天祥、瑞士通标等20多家国际检测认证机构亦入驻发展。

  国际创新资源汇聚,以何承载?广州高新区、中新知识城、科学城、智慧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生物岛、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南沙明珠科技城连成一线,广州科技创新走廊已然成型。

  丁力认为,广州高新区、中新知识城、科学城等这些“点”在产业布局分工上各有特点,连接起来后广州科技创新走廊这条“线”已具雏形。关键是如何由线到面发挥辐射作用。

  丁力表示,“面”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个是指广州市创新的基本面,也就是创新的基本格局。另外可以理解为广州市的整个区域创新体系。“现在广州从点、线上都能看到成果了。但是从面上来说还是差一点东西,统筹的力量还是比较弱。”

  “面涉及到很多东西,比如说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在哪些关键领域创新、支撑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完善等等。”他认为,这些都是市一级政府要统筹的。如果以前是培养创新的增长点,通过上下左右的联系形成一个创新资源行走通道的话,那么现在就是在全市的层面上对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和统筹。

  3.创新主体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发挥企业创新作用。实施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形成初创型企业、高成长型企业、领军型企业共生发展的金字塔型的创新企业结构,发展若干内生根植性强的创新集群。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