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日发布2015中国经济“成绩单”。在GDP增速实现“7%左右”预期目标、就业总体稳定的同时,中国经济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趋势性变化。中新社记者采访相关专家,解读这份“成绩单”中的八大看点。
——经济温和换挡 GDP增速回落至6.9%
虽然6.9%的全年增速创出近25年来的新低,但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强调“低于7%完全不用大惊小怪”。他认为,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调是一个渐进的数量变化,经济并没有发生“突变”。
潘建成表示,目前中国经济依然处在上行动力和下行压力的动态平衡之中。由于这两方面力量都不是绝对稳定,因此短期波动非常正常。
——两年两大步 服务业首据半壁江山
从2013年第三产业首度超过第二产业,到2015年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五成,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在短短两年就迈出“两大步”。
“未来中国经济可能更多要看服务业的‘脸色’”,潘建成表示,下阶段中国一方面要顺应趋势,引导第三产业良性发展,同时也要让三产和二产形成良性互动,通过服务业促进工业的发展。
——消费成顶梁柱 对GDP贡献率超六成
多年以来,过于依赖外需、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受人诟病之处。刚刚过去的2015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GDP的贡献率为66.4%,成为经济增长顶梁柱。
虽然这种变化更多是受到外需不振和投资乏力的影响,但是这恰恰显示了巨大的国内市场赋予中国经济的韧性。
——就业总体平稳 压力须引起重视
服务业、消费占比提升等因素共同书写出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上的“进”字,而就业数据则勾勒出中国经济整体的“稳”字。
2015年,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在5.1%左右。潘建成提醒,就业是滞后指标,各方需要持续关注就业问题,早做安排。
——人口红利消减 劳动年龄人口缩水
2015年末,中国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创出四年来最大跌幅。
中国社会科学人口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室原副主任陈剑指出,中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人口下降的趋势,但彻底扭转则不大可能。
——收入增速回落 但连续两年跑赢GDP
2015年居民收入增速虽然较上一年有所回落,但连续第二年跑赢GDP。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这是分配制度逐步调整的结果,决策者越来越强调民生,让民众能更多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
——基尼系数连降七年 贫富差距持续缩小
2015年中国基尼系数连续第七年下降,不过0.462的数值仍然超过国际公认的0.4贫富差距警戒线。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长李实表示,基尼系数持续下降,表明此前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正在发挥作用。此外,中国经济逐步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也使收入分配差距呈缩小态势。
——过剩行业减产 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在经历了增速回落后,生铁、粗钢、水泥、焦炭等过剩行业的产量绝对值2015年也开始减少。这显示,在市场环境的倒逼下,一些挺不住的行业已开始主动压缩产能。
潘建成表示,由于和GDP以及就业相联系,地方要主动做出去产能的决定并不容易。生铁、水泥等产能的减少,显示出市场环境对去产能、去库存的倒逼,外部压力加之官方力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政策引导,将有效促进供给侧改革得到各方认可,提升其推进的速度。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