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两会”热议国际化:古老天堂链接世界名城

2016年02月03日 13: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高怡 钟新

  中新网杭州2月3日电(高怡 钟新)随着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落地,以及2016年G20峰会、2022年亚运会带来的契机,杭州,这座别有韵味的城市,国际化气息愈加浓厚。

  “推进城市国际化是杭州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正在举行的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杭州市市长张鸿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杭州必须加强城市硬环境、软实力建设,加快迈入世界名城行列。

  “国际化”这三个关键词,正助力杭州这座古老天堂焕发勃勃生机,一步步走向卓越,自然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着墨点,成为代表委员的着眼点。

  “互联网+”催生国际机遇 唱响杭州时代赞歌

  加快国际化进程,杭州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势在必行。

  张鸿铭指出,杭州将更加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为重点,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产业高地,成为“互联网+”国际引领城市。

  国际化当然要互联网化。杭州恰如一首潮起潮涌的时代赞歌,她聚焦互联网发展的活力与机遇让人推崇。

  杭州市人大代表、盘石总裁、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理事长田宁认为,互联网本身是个分享经济,共创时代,国际化之后,“互联网+”又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机遇。

  “要进一步提升国际城市的良好环境,一个开放的环境,主要提升产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杭州作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国际旅游休闲中心,这两个产业得到大家认可的。”列席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的陈玮表示。

  “国际化城市”的核心本质主要是指一个城市的世界影响力。国际化带来的国际知名度是一个城市的品牌,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和资源。

  随着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落子成局,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的规模快速增长。据统计,截至2015年11月底,杭州市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从2014年不足2000万美元已经快速增至30.4亿美元。

  据列席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的杭州市邮政管理局局长赵武介绍,杭州在跨境电商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快递业发展方面,目前EMS通达国家和地区达220个。

  同时,杭州市人大代表、东方航空浙江分公司杭州基地副总经理刘春翔在今年杭州市两会上提出了关于杭州加快推进24小时通关的建议,他认为这便是服务意识的体现。“目前国内北上广深、天津厦门都已推行24小时通关,杭州要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也要和国际大城市接轨,以扩大杭州知名度与影响力。”

  在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邵根松看来,在杭州向世界名城迈进过程中,民营经济大有可为:“要加大力度努力培育世界级企业、引进国外企业、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

  邵根松还提出:“杭州现在要特别关注新生行业的企业发展,既要关注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又要特别扶持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在新行业、新领域的企业,现在看起来还是小草,若阳光雨露到位,政策支持到位,说不定又是一个阿里巴巴。”

  杭州市人大代表、东方通信有限公司总裁王忠雄则聚焦于国际化人才:“杭州比较注重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但是建议能够引进多元化人才。”

  古老天堂仍焕生机 扩大文化国际影响力

  国际化重要的是本土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西湖是杭州的,西湖也是世界的;大运河是杭州的,大运河也是世界的。杭州的国际化气质显而易见。

  在邵根松看来,世界名城需具备与其地位所匹配的知名度、开放度和城市标志性建筑。

  他认为,早在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赞誉杭城:“人处其中,自信如置天堂,杭州是人世间最美丽华贵的天城。凡是世人心目中认同的国际大都市,无一不是以文化来引领的,巴黎、罗马、开罗等等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积淀。|

  的确,古老的天堂今日依然生气勃勃。近年来,杭州正在快速成长为一个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现代文明和谐结合的城市。

  在列席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的杭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施迎利看来,杭州市是底蕴浓厚的历史文化名城,要利用好这一优势,在城市打造中既要展示山清水秀,又要体现文化底蕴。城市的建设、管理,不是全部推倒重来,而是按照都市化、国际化要求,科学规划设计,体现杭州特色。

  只有依托特有的文化底蕴才能让城市国际化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张鸿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城市国际化是杭州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而发挥西湖和大运河“双世遗”的带动效应,正是增强杭州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面。

  “国际上有很多著名河流,杭州的运河从历史到文化积淀,不亚于国际的任何一条河流,但现在作为世界遗产,运河的窗口度还不高。”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拱墅区区委书记许明认为,随着时代产业的转型,运河以后将变成以生态环境功能为主,以人文环境和景观来带动发展,若能发扬运河申遗后的新功能,对帮助杭州和国际接轨是一种推动。

  “目前看来,像桥西直街就是运河旁非常漂亮的景点,我们正在筹划将这些景点的周围建设起来,将周边居民的人文环境提升,作为文化的窗口,共同完成运河的国际化,让运河更开放、更包容,更有市场。”许明表示,“如果把绿色、和谐、共享这些元素都包含进去,这个景点就是世界级的存在。”

  杭州由此走向世界,有了文明之魂。

  软硬兼修宜居 杭州蕴含国际化因子

  国际化离不开宜居化。宜居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宜居才会吸引人才,才是群众感受最深、最关切的“获得感”来源。

  陈玮表示,要提升城市国际化的服务水平,就要硬件和软件上进一步提升,在硬件方面需要有国际化学校、国际化医院,包括国际化的基础设施配套。

  同时,在代表们看来,交通设施作为杭州国际化进程的瓶颈亟待改善。

  “萧山机场虽然比较大,但是直航班机比较少,很多要到广州、上海、转机。要提高直航、通航的国家和地区。”赵武认为。

  现如今,穿行于杭州小巷,青石板路呈现了着江南杭城清爽的气质,这一切要得益于杭州无煤烟城市、无黄标车城市等提升环保质量的举措。

  但是,在刘春翔看来,在“软件”层面,杭州还有提升空间,其中提升人的素质与社会服务意识将是关键。

  他指出:“在提升市民素质层面,可以采用电视公益广告、楼层建筑广告等形式,用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而这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市民素质提升不是仅仅为了G20峰会的举办,而是杭州城市长远发展发展的需要。”

  此外,邵根松还提出,杭州道路上许多标识英语翻译不够准确,因此在细节方面还需进行完善。

  正如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环境集团董事长芦俊所认为的:“国际化的杭州便是抬头蓝蓝天,低头清清水,举目绿绿树,心中浓浓情。”借着G20峰会、亚运会等,迈向“世界名城”的杭州将迎来历史机遇。

  同时,不少代表提出,杭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可以借由国际峰会等时机,将丝绸文化等深度传承传播,铺就一条通向世界、竞争力极强的“丝绸之路”,将杭州市民的情怀传递至世界。

  过去,杭州成就了历史文化名城,现在,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将来,杭州将成为国际化的世界名城。

  “因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机遇,江南小镇乌镇名满天下,同理,因为G20等国际盛会,杭州也将誉满全球。”邵根松表示。(完)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