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弟弟剩菜拌百草枯毒老鼠 17岁姐姐不小心误食

2016年02月05日 10:27   来源:海峡都市报   

  因误食农药“百草枯”,17岁的花季少女小张一度昏迷不醒。昨天下午,海都记者在泉州第一医院,见到了已经清醒的小张,她半靠在病床上,脸色有些憔悴。

  “百草枯”是一种速效的除草剂,对人畜均具有很强毒性,尚无特效解毒药。泉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医生介绍,该院内每年接诊百草枯中毒患者约有10来例,患者死亡率极高,保住命后也很可能留下后遗症。国家农业部联合多部已发布了相关公告,自2016年7月1日起停止百草枯水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

  剩菜拌农药毒老鼠 姐姐不小心误食

  小张的老家在安徽,现居住在晋江市金井镇。2月2日下午4点左右,小张睡醒一觉肚子有些饿,便拿着馒头就着中午吃剩的青菜吃了起来。“菜剩得不多,吃的时候也没什么异味,就全部都吃光了。”小张说。刚吃完不久,三个弟弟回家,才发现姐姐吃掉了拌了农药的剩菜。“快打急救电话!”得知情况的妈妈赶紧打了急救电话,并联系在外打零工的父亲赶紧回家。

  “当时都快急死了,辗转送了晋江好几家医院听说是百草枯中毒,都说治不了,后来才送到泉州的医院,到医院后,女儿已经几乎昏迷不醒了!”小张的父亲张先生说道。张先生说,租房周边杂草很多,他就买了一瓶百草枯来除草。而老房子常受鼠害,之前他曾用农药拌菜毒过老鼠,几个儿子也都知道。当天下午,小张的三个弟弟,为了毒老鼠,便把“百草枯”拌进了吃剩的青菜里。“几个孩子便把拌了药的菜放在餐桌上,姐姐就误食了!”

  主治医生介绍,小张目前还处于边观察边治疗的过程当中,已进行了防纤维化等治疗,尚未发现脏器损害等情况,因农药拌进了菜当中,也不知道量有多大,要持续观察两个星期左右。但因百草枯中毒没有特效的解毒药,体内残存的毒素很可能会造成后遗症,尤其是脏器方面的损害。

  百草枯毒性强 死亡率几乎达到了90%

  据医院主治医生介绍,百草枯毒性非常大,但很多人对其毒性认识不足,经常有人因家庭矛盾、误食等情况服下了百草枯,结果因无法救治而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从目前的案例来讲,死亡率几乎达到了90%。“百草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吸收,毒性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肾脏功能损伤最为常见,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肺为主要靶器官,可导致百草枯肺,后期还易出现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而亡,抢救存活率极低”。

  医生提醒,服食了百草枯,不要自行随意处置,应第一时间选择就医。此外,若因其他农药中毒,就医时最好携带上农药瓶子,以便医生第一时间了解农药的主要成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抢救、处理。

  7月1日后 将对仍在售卖的商家进行处罚

  早在2012年4月24日,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公告,自2014年7月1日起,撤销百草枯水剂登记和生产许可、停止生产,保留母药生产企业水剂出口境外使用登记、允许专供出口生产,2016年7月1日停止水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

  离7月1日越来越近,泉州相关部门对于“百草枯”的禁售,将采取哪些措施呢?泉州市农业局农业行政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泉州近年来的农药使用量萎缩十分明显,其中,使用百草枯作为除草剂的份额也并不大。停售日期到期之后,他们将组织检查,针对仍在售卖该农药的商家进行行政处罚,并没收剩余产品或责令其退回。

  (记者 刘淑清 谢明飞)

(责任编辑:魏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