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住院15天必须出院 是行业“铁规”?

2016年04月13日 10:45   来源:解放日报   孙刚 顾泳

  本报记者 孙刚 顾泳

  近日多名市民反映,连续住院15天或两周左右,在病情未康复的情况下,就被要求出院。医院给出的理由,或是“医保部门有这项规定”,或是“上级部门要考核住院天数指标”。住院15天或两周必须出院,俨然行业“铁规”。医保或卫生管理部门真有类似规定吗?15天出院情况是个例还是普遍存在?

  病人:15天出院入院太折腾

  方先生的母亲今年86岁,去年年底因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病,入住本市一家二级医院心内科。经过10来天治疗,病情初步稳定但偶有低烧、神志不清的症状。元旦前夕,护士前来通知,入院满两周必须办理出院手续,如要再次入院,还需在外院“兜”一圈。这下可愁坏了方先生一家。子女都已年届花甲,并无护理常识,如何照料偶尔昏迷的母亲,实在犯愁。方先生请求医院,可否等元旦过后,老人病情稍微稳定再出院。然而院方给出明确答复:住院两周是“铁规”,否则医保会超标,医生可能会被处罚。

  不仅出院入院反复折腾,有些医院在病人重新入院后,所有检查检验项目还要重来一遍。周女士的母亲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在申城某家二级医院入院治疗15天后收到通知,必须出院“周转一圈”再住进来。病人无奈回家,两周后再次入院,所有检查又重新做了一遍,花费数千元。周女士颇有不解:“隔了一段时间,一些检查检验确实有需要重做;但所有检查都要重复做,是不是有过度检查之嫌?”

  记者了解到,申城三级医院以治疗重症为主,床位周转较快,需住院15天以上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在一些非手术科室以及康复、老年科等,类似“15天出院”情况偶有发生。而在二级综合性医院,病人治疗15天左右必须出院的情况则比较普遍。至于老年医院、康复医院,住院周期可显著延长,但因床位相对有限,无法满足庞大病人群体的需求。

  医院:有苦衷不得已为之

  市医保部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从未对个别病人的住院天数作出过刚性规定。记者还从多个区卫计委了解到,作为区属二级医院管理部门,也不考核“床位周转率”或“住院天数”。申康医院发展管理中心管理着本市38家三级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对院长绩效考核指标中有一项反映床位效率,即“平均住院日”,但对个别病人的住院天数并无限制。

  那为何“15天出院”还普遍存在?业内人士分析理由。

  其一,一些医院用15天这个槛,来限制某些确实不需要长期住院的“赖床”病人。某三甲医院院长坦陈,部分热门科室“一床难求”,但也存在个别患者病情已经稳定,应出院到康复机构继续治疗却长期滞留的情况。对此医院不得不在内部实施15天规定,用医保或上级管理部门“说事”,有效且具操作性。

  其二,控制医保费用。位于人口导入区的某三甲医院院长说,医院连续几年医保费用增长都超过30%,但医保部门下达的每年总额预算增长却不同步,仅9%左右。医保超额不可避免,对超额部分,医院要分担很大部分,“限制病人住院天数是控费的举措之一,不得已而为之,不然医院发展堪忧。”

  其三,为了让指标“看上去很美”。某二级医院相关负责人透露,医院之间竞争激烈,床位周转率等指标在各级评审中均占有相当比重,“15天出院”铁规的设定可以确保床位周转率缩短,使医院管理显得更现代化、更有效率。据了解,少数三级医院科室也有类似的小算盘。

  其四,逐利。业内人士表示,住院病人的医疗支出通常集中在入院前期,后阶段以观察并发症为主,床位收入明显下降。一些医院在趋利动机驱使下,对应该继续留院治疗的病人以“15天出院”铁规为借口强制出院,只是为了让床位留给含金量更高的新病人而已。

  专家:各方合力解难题

  对“15天出院”这条所谓“铁规”,该怎样加以遏制,保障病人获得合理医疗的权利?

  专家指出,尽管医疗千变万化,个体情况错综复杂,但在出院指征上,有一定之规。管理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专项管理,制定可操作的硬指标,作为辨别合理医疗还是赖床滞留的标准,即使纠纷发生,也有据可依。

  至于医院院长对医保“崩盘”的担忧,医保部门明确表示:近5年上海医保支出年均增长约11%,高于GDP增长幅度。规定医保年度限额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必要措施。但控制总额并不意味着限制个别病人合理的就医需求,在病人具体就医上,历来要求医院因病施治、规范医疗、合理检查用药。部分医院不是从提高效率出发,而是采用消极、简单化的“一刀切”,损害了病人利益。

  业内人士指出,医院要进一步改善内部简单化的管理模式。日常诊疗中,毋庸讳言存在着大量不合理医疗的水分,一方面是医保支出不断增长,一方面是大量医保支出被浪费。如开药,对真有需求的病人加以均次限制,而对未必需要的病人却用足限额;与手术、检查相关的医保支出中,也存在诱导消费、过度医疗现象。现在信息化手段越来越普及先进,如何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是考验医院管理者更是事关医院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建议,医保部门应尽快建立数量与医疗服务质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改进支付方法,推行分类给付,即对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设定不同的报销比例,引导病人选择更经济合理的药物,避免不合理用药导致总费用增长;同时应加强引进具备保险和医疗双重专业背景的人才,做到控费精准化、专业化,力争按病种、按人头等更先进的支付方式早日落地。

  也有专家指出,“15天出院”现象,集中凸显了当前医疗领域的种种矛盾:资源布局不均、医院趋利、药价虚高、康复护理资源严重不足……只有加快医改,勇涉“深水区”,才能从根本上遏制“15天出院”或类似现象泛滥,确保病人的合理权利。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