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聊城行动加速“望”北京

2016年04月15日 14:52   来源:新华网   

  山东聊城,别名“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凤凰城”,代表古代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

  当年,借助京杭大运河漕运之利,聊城是沿岸“九大商都”之一,下通苏杭,上达京畿,江南及山陕商贾多汇聚于此。如今,京九铁路这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亦驻足聊城,更拉近了与北京首都圈的距离。

  近年来,聊城已成为中原经济区、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一区一圈一带”战略叠加区,2015年底国家又明确支持聊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聊城市委书记徐景颜表示,“首都地区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信息优势,聊城则具有成本优势和环境容量优势,要抓住机遇。”

  融入京津冀,聊城蔬菜率先进京

  4月7日,2016山东聊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这是聊城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后举办的第一次重大招商对接活动。

  聊城市经济合作局局长崔岩介绍说,聊城曾连续八年在北京开展招商对接活动。此次活动共洽谈项目186个,拟签约项目61个,总投资额511.5亿元。现场签约的重点项目有26个,总投资额326.7亿元。

  实际上,对接京津冀,聊城从未停止过。昔年,聊城的贡砖筑起巍峨的北京皇城。而今,来自聊城的蔬菜源源不断地端上首都人民的餐桌,聊城逐渐成为首都的“菜篮子”。和其他地市相比,聊城的优势在农业。农产品进京,提升了聊城品牌信誉,是聊城融入京津冀的重要切入点。

  2015年11月1日,聊城市在北京举行安全农产品北京行发车仪式,农产品进京绿色长廊开始运行,目前,聊城蔬菜每天销往北京市场近十万斤。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打响聊城蔬菜品牌,今年3月21日上午,在北京首农集团,聊城市长宋军继就充当了一次蔬菜“推销员”,“聊城是‘中国蔬菜第一市’,正在全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

  聊城市农委发展规划科科长杜燕华介绍,随着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生产功能、加工功能剥离,“净菜进京”、“菜改超”工程的实施,聊城将与首农集团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其在聊城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基地和南方农产品物流加工基地。

  数据显示,聊城蔬菜常年播种面积380万亩,总产1600多万吨。最近5年,聊城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2014年达到99.3%,2015年是99.1%,全市没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融入京津冀,聊城打造“基地”群

  聊城市委书记徐景颜表示,聊城现在不缺少国际化视野,缺少的是机遇。同样,转型升级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攻方向。

  聊城市“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抓住聊城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机遇,打造多个“基地”。

  京津冀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要围绕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经合资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不断提升供应京津冀地区的农产品在全市总产的占比;

  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基地:要把握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契机,完善各类园区基础设施,抓住北京三环内教育医疗、物流、科研院所、企事业总部批量外迁、北京市一般制造业外迁的功能疏解机遇,实行对接化、定制式、个性化招商,引导企业与京津高端产业协作,吸引跨国公司、大型央企落户聊城;

  京津冀优质人力资源输送基地:要围绕人力资源优势,建立完善上下贯通、城乡一体的劳务服务体系,提高输入京津的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

  京津冀养生旅游度假区:要围绕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景区建设、配套设施、产品设计、线路策划、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与京津冀地区的合作。

  风正一帆悬。聊城围绕企业投资重点,瞄准具有转移可能的知名企业,有针对性地策划、论证招商项目,主动对接京津冀区域非首都功能转移产业,开展了系列“全方位、多层次、有声势、见实效”的对接活动。2016山东聊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的举办即是成功对接一例。

  融入京津冀,聊城栽得梧桐待凤来

  得益于地处冀鲁豫交界的区位优势,聊城被列入国家中原经济区、环渤海合作发展经济区,被定为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东向出海的桥梁纽带城市,享受到中部地区产业政策,并列入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

  除了“天时”,聊城的“地利”一样打眼。农业方面,聊城粮食总产实现“十三连增”,达到“吨粮市”标准,瓜菜菌总产居全省第一位,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中国蔬菜第一市”。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805家。各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工业方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67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4%。而服务业占比达到37.1%,比2010年提高7.7个百分点,被授予“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称号,这些都为聊城加分不少。

  去年以来,聊城打出优化发展环境的组合拳:一年削减行政审批事项33项,将2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取消投资审批18项前置手续,取消和免征了7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积极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在全省率先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率先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改革全面落地,率先实行国地税联合办税;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专项整治,建成了聊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目前,中冶集团、中色矿业集团、大唐集团、英利集团、新华联集团等一批央企、知名民企已先后落户聊城。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