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患者家属带榔头进医院众人避让 掏出钉子送锦旗

2016年04月19日 13:09   来源:四川在线   杨丹

  近日,一位带着一把榔头的患者家属来到成都市五医院伤口造口门诊,不明所以的人纷纷避让,大家心里都在揣度,难道又是医闹?然而,在诊室里,这位家属却又掏出了一面锦旗和几颗钉子,大家恍然大悟,纷纷笑道:“见过送锦旗的,还没见过送锦旗还自带榔头和钉子的。”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63岁的患者徐女士是一位来自邛崃市宝林镇广岩存十组的农民,家境贫寒,因结石性胆囊炎、贫血、低蛋白血症、腰椎骨折,由下级医院转入成都市五医院消化内科。在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同时,患者告诉内科医生左肩部因为一年以前背篼刮伤,长期流脓不愈合,一年以来伤口恶臭,没有穿过一天干净的衣服。

  为了让患者的刮伤部位得到更好治疗和护理,消化内科主管医生请普外科造口门诊邹燕蕾护士长前去会诊。经过查看病情,发现患者极度消瘦,精神状态极差,面色苍白,左肩胛部有一3cmX4cm的皮肤溃烂,周围皮肤发白发硬,深部有4cm的潜行(即外面看不到的脓腔),可直接探及肩胛骨,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患者的伤口情况确实不容乐观,邹燕蕾告知患者在伤口造口门诊可采用湿性愈合的方式,使用新型敷料治疗慢性伤口,但是因为患者基础疾病、营养极差、消瘦等情况,慢性伤口愈合可能难上加难。可是,患者及家属的治疗愿望非常迫切:“邹老师,我们相信你,因为这一年以来,为了这个伤口不知道去过多少医院,找过多少医生,一直没有好转,不管结果怎么样,哪怕试一试,我们也愿意。”患者和家属的坚持和理解给了邹燕蕾信心,她决定放手一搏。

  徐女士的家离医院很远,每次到医院换药都要坐四个小时的公交车,伤口造口门诊时间为每周一、周四上午,所以徐女士每次都需要很早就出门,当老两口牵着手步履蹒跚地来到门诊已经是11点了。在伤口的治疗前期,情况并不理想,但是老两口的感情和朴实感动着邹燕蕾,他们的坚持也给了她信心。因为前期换药频率高,来回车费远远高出治疗费,她想了个办法,指导患者在当地医院换药,写了详细的处理方法交给患者转交给当地医生,保持电话联系,让患者一周来一次医院,做到心里有数,并且根据伤口不同阶段更换不同敷料……

  一个半月过去了,经历了控制感染、清除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生长、上皮的爬行等漫长过程,困扰徐女士一年的伤口终于愈合了,患者及其家属十分感激,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患者家属说:“我早就仔细观察过了,没有挂锦旗的地方,我自己带来榔头和钉子,你们就不用操心挂锦旗的事了。邹老师为我们想得周到,我们也理应要想得全面一点。”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