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老人把彩灯挂上风筝放 众人看“星”(组图)

2016年05月05日 13:40   来源:四川在线   秦勇

 

  三官堂附近的夜风筝

 

  城市空气的污染,让夜晚的星星难觅寻踪,在成都,有一群老人 ,把五颜六色的彩灯挂上了风筝,放飞到天空,成为夜空中斑斓的“星”。

 

  给夜风筝挂LED灯

 

  老汉突发奇想放飞“夜风筝”

  “你看那个是不是星星哦?”“不是,星星没那么亮,肯定是UFO!”“太扯了吧,说不定是巨型萤火虫。”4月22日晚,在望江公园附近散步的人们仰望着天空中一串串五颜六色的光点,脑洞大开。

  就在公园斜对面的三官堂街附近,几个老人左手执圆盘,右手不断把圆盘上的线放出,每隔30或50米就在线上挂一个灯。顺着这根线的方向望去,所有谜题迎刃而解——原来这些路人怀疑的“不明物体”,正是这几个大爷放的风筝。七八个风筝同时放飞,为寂静的夜空添上五彩斑斓的星光。

  一会儿,一个拖着长长尾巴的风筝慢慢地被收下来。这只风筝的“尾巴”大约有100米长,上面写了“七品芝麻官”五个大字,主体部分则用漫画画了一个头戴官帽的人物。风筝的主人杜大爷将风筝线上的灯逐一摘下并收捡起来。

  记者看到,这些灯都不大,但上面却有一些密密麻麻的零部件。杜大爷解释:“整个灯最大的一块是电池,它是用手机电池做的,还有灯泡、开关和电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随后他又指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小方块说:“你看,这里有个集成电路,灯可以不需要开关就能有一闪一闪的效果。不过,闪灯还要加光敏电阻,只有天黑才会亮,不然电池的电很快就被放完。”

  几个放风筝的老人,都是“成都东城风筝队”的成员。这个风筝队是由居住在成都市城东的风筝爱好者自发成立,资历较深的成员已经放风筝10多年了。如今,风筝队已有大约50个队友,平均年龄超过60岁,他们中既有退休教授、小学校长,也有汽车司机、下岗工人。现在,一年四季除了下雨,塔子山公园、望江公园、四川大学等地都有他们放风筝的身影。

  加入风筝队,基本上是零门槛。“只要有基本的装备,如风筝、线盘,就可以一起玩儿。”队长史方春说,风筝队没什么条条框框,也不用去比、去斗,大家就图一个好耍。

  而放“夜风筝”,则源于一次突发奇想。史方春介绍,大约七八年前,风筝队里有个师傅的儿子在一次演唱会现场维持秩序,演唱会结束之后,他发现现场有很多丢弃的荧光棒,觉得很可惜,便捡回了家。那个师傅突发奇想,把这些荧光棒挂在风筝上,风友们都觉得很好玩。直到2009年,风友们才开始在风筝上挂LED灯,“虽然只挂了一个,但是那个时候觉得好洋盘哦!”

  “不过,那个时候的灯没有这么多颜色。”史方春说,风友们越来越会玩儿,现在一个风筝最多可以挂40多个彩灯。

  “吃风面越大,风筝受力就越大,就可以在线上多挂一点灯。”被风友们称为“九眼桥”的大爷介绍,风筝也不是越大越好,要看你线的粗细,如果太大,到时候拉都拉不回来了。

 

  左右大条不一的盘鹰

 

  “盘鹰”在空中能转圈

  在川大操场的一角,4个操作着线盘的老汉,全都戴着帽子、墨镜、手套,这三样行头俨然是他们的标配。顺着风筝线望去,天空一只黑色的老鹰在翱翔盘飞,每转一圈便飞得更高。

  “这种风筝叫‘板儿鹰’,这种玩法叫‘盘鹰’。”其中一位叫向志成的风友告诉记者,玩“盘鹰”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着这些“鹰”在空中打旋旋,就像真鹰一样。

  “板儿鹰”全是他们手工制作。“材料比较简单,就是塑料纸和竹子,塑料纸比较实用,轻巧、韧性好;竹子一般选用3年左右的斑竹或者楠竹。”向志成说,制作风筝的流程也挺有讲究,先把竹子削好,用砂纸和锉刀把篾条打磨光滑,然后把鹰的形状、羽毛在塑料纸勾勒出来,“比较复杂的风筝要做两天。”

  “而风筝在空中能转圈,这里面也是有学问的。”向志成指着风筝翅膀上最大的一根竹条说,这根竹条叫大条,用火烤一下右边,让它往一边弯曲。“‘板儿鹰’的翅膀,左边是平的,右边向上弯曲,风吹过时,弯曲的那一边由于接触面大,所受风力略大,两边受力不平衡,就会向右翻转。

  向志成又指着风筝接线的位置说:“这三根线叫提线,用作牵引。一根中心线,左右各一根,但是右边的提线稍微短一些,所以三根提线向右倾斜,这样就不平衡,风筝要往左翻,但大条的右边是弯曲的,风吹时会向右翻转,所以一左一右就平衡了。”当匀速放线时,风筝是平衡的,如果突然加速放线,提线的牵引力变弱,但风速不变,提线牵引“板儿鹰”向右翻转的能力变弱,于是整个风筝开始盘旋,等到放线停止时,再次达到平衡。

 

  曾师傅的甩鹰和线盘

 

  “甩鹰”没有风也能飞

  在川大操场中间,有一个人放风筝的姿势跟其他人完全不一样,原来他这种玩法叫“甩鹰”。放“甩鹰”的曾师傅告诉记者,放这种风筝不需要助跑,而是在原地握住线盘打圈、放线,把风筝甩到空中。“‘甩鹰’主要在北京比较流行,在成都放得比较少,这个比‘盘鹰’要麻烦一点。”曾师傅解释说,这个风筝只有一根提线,很难平衡,对做的要求更高。风筝的面料用的是杜邦纸,很轻,但是有很强的抗撕能力。

  据曾师傅透露,“甩鹰”用线也很有讲究,“我用的是大力马线,拉力好,风阻系数小,如果风阻系数大,风筝跟线就不在一条直线,很容易被风吹走。”

  相比于“板儿鹰”只能朝一个方向反转,“甩鹰”的仿真性更强,可以模仿老鹰左一下右一下地飞翔,不仅能在高空盘旋,还能在低空飞行、俯冲。“50米到100米的低空,其实是最难的,风遇到建筑物会像光一样反射而改变方向,所以在这个区间内风很乱,是最难放的。”

  更神奇的是,就算没有风,“甩鹰”也能飞。“比如室内篮球场,我也可以把它甩得很高,‘板儿鹰’就不行,至少要一到两级的风。”但对于“甩鹰”的原理,作为成都某研究所工程师的曾师傅也很困惑,“曾经还有人用高速摄像机捕捉甩鹰放飞的过程,还是没能搞懂究竟是什么原理。”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