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破案值4000万贩卖野生动物案 狮肉当虎肉卖

2016年05月06日 13:44   来源:钱江晚报   汪子芳

  一座外观普通的3层民房,里面却俨然是个微型野生动物展览馆,笼子里关的着,有巨蜥、穿山甲、豹猫、猫头鹰……如果不是民警及时赶到,这些可爱的珍稀动物很快就将沦为吃货们的餐桌美味。

  历时9个月侦查,跨越7省市追捕,诸暨市森林公安破获了一起特大贩卖野生动物案,涉案金额超过4000万元,目前已有46人被刑拘。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连凶猛的草原之王狮子,也成了食客们的盘中餐。

  在尼桑商务车后备厢

  民警搜出20公斤狮子骨架

  这个案子,诸暨森林公安一直查了9个月,是省公安厅督办案件。

  去年7月17日早上7点不到,诸暨森林公安收到一条可靠线索,称有人要在诸暨交易“老虎肉”。经过研判分析,警方大致推测出了“老虎肉”运输车辆的行经路线,并在主要交通要道进行了布控。

  一直守到下午2点左右,民警在检查一辆深色尼桑七座商务车时,在车子的后备厢找到了一袋可疑肉制品。

  驾驶员姓陈,看上去很镇定,他拿出一本一般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对民警说,“我车上这些,都是野猪肉。”

  可是,从陈某车上查到的肉制品,是一副带头骨的骨架,连肉重20公斤。“头骨上的牙齿跟成年人大拇指一般大小,这么大的骨架,怎么可能是野猪?”仔细盘问之下,陈某终于承认,自己运输的是狮子肉。

  干了这么多年森林公安,也算见识过各种野味,可运输贩卖狮子肉的,民警还很少遇到。于是,陈某被带回公安局接受调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背后竟藏着一个巨大的珍稀野生动物销售网络。

  三层小楼别有洞天

  挖地窖安置巨蜥、穿山甲

  陈某今年41岁,磐安县安文镇人,在当地经营一个野味摊,持有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刚开始时做合法生意,买卖一些野兔、野猪、黄麂和蛇类等。渐渐地,他开始利用自己的渠道贩卖珍稀野生动物。

  办案人员从陈某随身携带的小包里发现了一本销售账本,上面详细记载着2015年2月19日至2015年7月17日的账目明细。短短五个月,陈某至少做了800多笔生意。

  为了避免太惹眼,陈某记账时都用代号,比如 “大猫肉”代指老虎肉;“活球”代指活体穿山甲,死的则被称为“冻球”;“鸟”代指猫头鹰。

  当晚7点多,民警赶到陈某家里搜查。这是一座3层的民房,打开门,民警就像走进了一个小型的野生珍稀动物博物馆:

  一楼改造过的卫生间里,养着几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客厅墙上挂着两具动物头架,客厅右边的笼子里关着一只国家“三有”动物、省重点保护动物豹猫。在豹猫附近,则是陈某自己挖的一个地窖,里面住着两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巨蜥。在客厅左边的大冰柜里,装满了野生动物肉制品,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冻体6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的熊掌1个。

  穿过客厅,里屋的小房间整个被改造成了冰库,里面成堆放着野生动物制品,袋鼠、黄麂、野兔、野猪、鸟类、五步蛇、大王蛇,还有数不清的蛇头,密密麻麻地堆在一起。在楼梯下方的暗室,民警发现了3只活的穿山甲。

  民警将查获的动物送到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司鉴定中心,解救的活体动物则送到杭州野生动物园寄养。

  狮子肉当老虎肉卖

  价格可以翻番

  关于狮子和老虎,谁才是“万兽之王”的争论,从民间到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毕竟这二者生活圈没有交集,无法从战斗力上分个高下。

  可在陈某这里,倒是有现场的答案。

  陈某交待说,民警从他车上查获的狮子肉及骨头,是拿来当作老虎肉及骨头卖的。陈某说,“有人喜欢用虎骨泡酒,用钢锯锯下一小段骨头,可能就要卖几千块钱。”陈某称,在市面上,老虎肉的价格要比狮子贵三四倍。

  据警方追查,陈某手上的穿山甲、狮子肉、熊掌等,大多是从东南亚走私进来的。

  根据国家规定的野生动物定价标准,一头死的狮子价格为4万多元。那么,都是谁在消费这些价格昂贵的“野味”呢?

  陈某的下家大多是山庄、会所的经营者,也有一些人是酒店的厨师。而对于食客,陈某很少直接接触。

  义乌的个体户谢某,曾是义乌某饭店的厨师长,后来自己开了一家饭店。在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他一共向陈某购买了10多只穿山甲、巨蜥和猫头鹰。谢某交代,自己刚开始只是去陈某的摊位买一些合法的野生动物,慢慢熟悉之后,对方就会给自己介绍一些“好货”。

  另一名被抓的饭店老板交代,这种“饕餮大餐”不会出现在菜单上,“一般只有熟客才知道,如果想要开个荤,需提前预定。一般不熟悉的人,我们不会让他们知道。如果陌生面孔从别人那里听说了,想要尝鲜,我们也会直接拒绝。”

  小老板做成了“大生意”

  哪里有货源,他就到哪里收购

  在陈某家里,警方查到一台电脑,里面有更详细的交易记录。他最早开始非法经营珍稀野生动物,是在2008年9月。

  “陈某人很活络,生意面非常广。”民警在陈某的手机里发现上千个号码,绝大部分与他有生意往来。

  如此巨大的销售量,陈某的货源是从哪里来的?陈某交待说,一开始,他都是四处打听,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只要有地方能收到货,他就跑去接洽。后来生意越做越大,陈某一家人都参与了进来。

  陈某的上家分布极广,每次有人要货,陈某就打电话给能搞到货的上家下单。不出48个小时,货源地就会发出一个没有寄件人的快递包裹,而货物名称一般写“水产”。

  警方根据陈某的记录及手机号码,顺藤摸瓜,将这个贩卖珍稀动物网络一举捣毁。民警说,只要是在知情的情况下,无论是哪个环节,包括饭店老板、采购、厨师、食客等,都要接受法律的惩处。

  警方还透露,在多个存放野味的仓库里发现了注射器,这些注射器的用途还在进一步调查。

  目前,本案在逃的嫌疑人仍在继续抓捕之中。

  本报通讯员 毕竹韵 蒋仕杰 曹来颖 本报记者 汪子芳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