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莹:汇聚产业大数据 构建农业生态圈

2016年05月12日 13:40   来源:贵阳日报   

  “什么样的土地应该种什么品种的农作物?什么时候卖出产品能实现最大收益?面对这些问题,大数据可以发挥作用。”近日,大北农旗下农信集团农信研究院院长于莹在接受数据观(贵阳日报传媒集团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互联网+农业”,贵阳要抓好产业互联网的机遇,“不只局限于电商平台市场交易环节,而应该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从生产、交易、金融产业链条的三个环节入手打造一个农业生态圈,开放数据共享、畅通信息渠道、提升生产和交易效率,实现农业产业互联网的良性循环发展。”

  人物名片:

  于莹

  大北农旗下北京农信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农信研究院院长;中国互联网协会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农业互联网联盟秘书长。曾经就职于美国杜邦公司、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担任京东集团发展战略部首席农业电商规划师等。主要从事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产业互联网领域研究、规划及战略合作。

  ■借鉴“猪联网”模式 打通农业产业链

  农业大数据是行业大数据的一种,它是一个垂直领域,包括农业自然资源环境的数据、农业生产数据、农业市场的数据和农业管理的数据等。

  农业大数据如何获取?它又会如何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呢?于莹以农信互联的“猪联网”为例:一个生猪养殖户免费注册使用猪联网平台,其所在区域、养殖规模、品种、生产效率等生产过程的相关信息数据都会在平台上体现。“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结合养猪专业技术,比如母猪的配种、妊娠、生产,你所在的区域适合什么品种,给你推送专家推荐。”于莹说,猪联网平台还有远程问诊系统,通过免费服务形成后台大数据,大数据推算出这个区域这段时间可能会出现某种疫情疾病,平台就会提前把相关猪病的疫苗推荐给养殖户,为养殖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生猪交易、出栏信息、实时成交价格、生猪流动轨迹……于莹说,猪联网平台通过提供一系列免费服务、信息化产品,让养殖户提高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同时,也在积累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指导养殖户生产交易,也可以作信用评级、信用贷款,直观体现在金融服务,解决农村金融的系列问题,而这又可以帮助养殖户扩大生产和解决资金流问题。

  “从生产、交易到金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智慧农业生态圈,获取数据,通过数据精准推荐服务,提升生产、交易效率,再让金融为产业前端的生产者和交易双方提供服务。这个生态圈不仅适用于生猪产业,还适用于田间种植、水产养殖等。通过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打通农业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能促进农业产业模式由单一化向智能化转变。”于莹说。

  ■用好“块数据”理论 扶植电商硬品牌

  “这几年,贵阳的大数据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国家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发展‘互联网+农业’,贵阳要抓好产业互联网的机遇。”于莹说。

  于莹分析,现在政府层面也在主导建设一些农业农村大数据的基础工作,但很多工作都是被区域限制的“单机版”。“一些数据资源丰富的企业,各自的信息数据也是相对孤立的,没有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共享,这样一来,农业大数据就很难真正得到挖掘利用。”

  她提到,近年来,贵阳市创新提出“块数据”理论,要打破行业、部门的信息孤岛,形成全产业链条、全服务链条、全治理链条的大数据。此外,贵州“智慧农业云”在不断完善建设,贵阳的农村电商也在蓬勃发展,这些都为发展“互联网+农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我们除了关注农产品电商、生鲜电商的交易,还可以从农业产业链各点切入开始累积大量数据,并以大数据在金融方面的运用来反哺服务农业。农村电商现在有市场了,却不能很好地帮助产业前端去提高生产效率,就更不用说在后端把这个产品做成品牌。贵阳要发展好‘互联网+农业’,就要认真面对产业前端,从产业前端开始进行农业大数据的累积,提供扎扎实实提升生产效率的增值服务,在‘生产、交易、金融’这样一个生态圈打好组合拳,扶植过硬的电商品牌。”于莹建议。

  数据观记者 梁婧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