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 争创湖南改革发展新优势

2016年05月19日 10:35   来源:湖南日报   

  (原标题: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 争创湖南改革发展新优势(组图))

  湖南省岳阳市城陵矶的国际集装箱港一派繁忙景象。

  4月21日,长沙市梅溪湖夜景。(资料照片)本版照片由 唐俊 赵持 徐行 熊力 摄

  湖南日报课题组

  建设长江经济带,适逢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之际。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国家提出的一个重大发展命题。湖南,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成员之一,当务之急是主动融入、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让这一经济地理概念尽早在湖南变为一种经济地理现象,形成湖南改革发展的新优势。

  1.

  背景:

  一份重要历史使命,一次重要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正处于发展和转型的特殊时期。湖南作为“一带一部”地区和中部欠发达省份,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是一份重要的历史使命,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

  共同打造中国经济支撑带和增长“第四极”,湖南肩负历史使命。目前,长江流域的面积占全国的21.4%,人口占全国的43%,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5.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50%,进出口总值占全国的39.4%,长江流域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等经济支撑带,有利于形成中国区域发展新棋局和新动力。作为沿江区域成员,湖南承担着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的历史使命。同时,中部地区已进入巩固成果、发挥优势、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湖南与其他中部地区省份一道,承担着加快崛起、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战略责任。

  充分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和战略功能,湖南担当重大责任。2013年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湖南要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发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这一定位刷新了湖南的“经济坐标”。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将有利于提升“三基地、一枢纽”(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地位,同时有利于融汇“过渡带”与“结合部”特色,因此,湖南不仅需要把握机遇,还要发挥其载体功能作用,担当起过渡带的重大责任,以促进东西互进,南北共荣。

  加快培育开发开放发展新动力,湖南面临紧要任务。湖南坐拥163公里长江岸线,境内“四水”将全域80%的发展极和节点与长江顺畅相联,具有利用江河优势快速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自然禀赋。然而,湖南省外贸依存度只有6%,只相当于国际水平的1/3至1/4,不足全国水平的50%。湖南省与辽宁省、上海市、湖北省、四川省的经济总量基本相当,但在进出口总额方面,仅为辽宁的20%、上海的6%、湖北的70%和四川的40%。与兄弟省市的差距反映出湖南省开放型经济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长江经济带是重要的战略平台,对湖南打造对外开放、承接转移、结构优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有重大意义。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积极打造沿江经济增长极,加快培育开发开放发展新动力,已然成为湖南发展的重中之重。

  2.

  行动:

  精心谋划、群策群力

  在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过程中,湖南省委、省政府精心谋划、上下群策群力,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

  不断强化基础保障。要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需要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湖南在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为此,湖南规划了“一纵五横”的水路体系、“七纵七横”的公路体系、“六纵六横”的铁路体系、“一枢纽一干多支”的航空体系。在加快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方面,水路运输上实施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和湘江二级航道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推进湘江土谷塘枢纽建设,新开工建设湘江二级航道二期工程等项目,以及推进长沙港等主要港口建设,强化江海直达型船舶运营。铁路方面,加快石长复线、蒙华、怀邵衡、黔张常等铁路线建设,推进石长、娄邵线项目建成通车。新开工建设渝怀复线和霞凝货场扩建等项目。扎实启动渝长厦、安张衡、西安至长沙等铁路线项目的基础研究。公路方面,新开工建设长益扩容等高速公路项目,启动环洞庭湖公路建设,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公路。民航机场方面,加快长沙机场飞行区东扩工程和张家界、常德、怀化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邵阳武冈机场。推进新建岳阳、湘西、郴州、娄底机场和迁建永州机场前期工作。加快完善航线网络,提高航班密度,积极开辟新的国际航线。启动通用航空机场建设。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开放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需以一系列的项目为抓手。2015年5月中旬,湖南出台《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开放平台、生态环保等4个重点方向,省委、省政府确定了112个重大项目。为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湖南省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引导支撑作用,省发改委仔细筛选拟定了2015年20个新开工重点项目和20个前期推进重点项目。同时,加强调度,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全力推动112个重大项目的实施。为确保项目落地和顺利推进,突出重大项目的要素保障,着重破解融资难题,优先用地供应。湘江新区建设加快,2015年共铺排重大项目147个,工程建设总投资1315亿元,同比增长22.2%。

  加快推动区域合作。开放更需要合作,加强区域合作是湖南实现开放大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强与长江沿线兄弟省市的交流合作,湖南省党政代表团陆续前往江西、湖北、上海等地进行合作交流。2015年4月,湖南省政府与江西省政府签署《共建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索在湖南长株潭地区和江西赣西地区共建开放合作试验区,打造跨省区域合作示范区、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区,构建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随后,湖南省与湖北省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合作协议》,商定更加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6月,湘沪两省市签署《关于加强两地战略合作共促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框架协议》,全面加强双方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市场开拓、航空海运、海关出口等方面的合作。

  高效服务企业主体。企业是开放发展的主体,为外贸企业提供贴心服务是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首要工作任务。湖南倡导并落实“主动服务、畅通服务、跟踪服务、贴身服务”理念,先后出台并落实支持湖南外贸稳增长的18项支持措施,以及服务湖南加强进口的10项措施。强化贸易服务便利化,构建湖南加工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加贸业务网上审批、在线服务。力促湖南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外贸新业态发展,综合运用关税、保税、监管等手段,支持开展“E邮宝”、个人物品快件业务等。积极建言优化政策环境,促成国家将湖南重点产业硬质合金出口退税率,从今年开始由9%提升至13%。这使得50余家企业可多享受出口退税1700余万元(以2014年出口该产品4.18亿元计算)。

  3.

  成效:

  形成主动融入、加快对接的发展氛围和格局

  随着政策落实、项目落地、服务加强等措施的实施,湖南省形成了主动融入、加快对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氛围和格局,取得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成绩。

  主动融入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一是形成了融入发展的共同认识。湖南省委、省政府强调,要坚持抱团发展,落实协力协作、互补互助的总要求,要作为一个整体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这一要求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广泛的共同认识。二是新闻媒体主动参与、广为宣传。如湖南日报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深入长江沿线重要节点城市,从港口岸线建设、沿江开放开发、产业转型升级、环保与生态建设、城市群发展、文化旅游等角度进行采访报道,推出《奔向长江》大型系列报道,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三是合作发展工作机制常态化。全省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合作发展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正在形成,如长江航务局、湖南省交通运输厅与岳阳市政府合力推进长江湖南段黄金水道建设,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

  开发开放平台更加坚实。一是口岸平台体系完备。开放平台是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承载区,在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国家级新区、港口等开发开放平台建设方面,湖南拥有很大的先行先试优势。目前,湖南拥有长沙、张家界航空口岸,岳阳城陵矶、长沙霞凝、常德盐关口岸,6个公路、7个铁路口岸,以及郴州国际快件中心等其他9个口岸,形成了“两空三水十三陆”为重点的口岸平台体系。二是产业发展平台支撑有力。湖南已拥有3家综合保税区、6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13家国家级园区、80家省级以上园区等开放平台,开放型经济平台个数居中西部前列,外向型经济将获得强大的平台支撑。三是平台运行更加高效。作为湖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海关部门努力助推湖南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努力提高通关效率。2014年12月1日实现与长江经济带区域11个海关顺利对接,2015年7月1日长沙海关实现全国“一体化”,打破了一体化区域限制,企业可以“多地通关、如同一关”。目前,企业办理减免税和加工贸易业务的时间平均缩短了30%。出口24小时通关率为96.8%,高于96.26%的全国平均水平。

  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步伐加快。临江临港优势产业集群稳步发展。湖南以长江、“四水”以及各类港口为依托,积极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发展临江临港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逐步显现,沿江沿河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大大增强,形成了轨道交通、机械设备、新能源装备、汽车、绿色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优势产能“走出去”步伐加快。中联重科的中白工业园、鼎鑫贸易的俄罗斯农业产业园、华菱集团的印尼无缝钢管、旗滨玻璃的马来西亚生产线、南车的南非基地与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长沙远大的苏里南基地、三一重工的巴西产业园等产能合作项目顺利推进。另外,湖南建工集团的斯里兰卡污水处理厂、斯博泰科的孟加拉垃圾发电厂等工程服务项目也在不断增加。

  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其中:加工贸易快速增长,特殊监管区域业务发展快。2015年湖南省重点加工贸易企业业绩良好,加工贸易进出口619.9亿元,增长18%,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4%。此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货物131.5亿元,增长89%,占7.2%。贸易伙伴趋于多元化,香港、东盟、美国为湖南的主要贸易伙伴,与韩国、澳大利亚双边贸易逆势增长,双边贸易额分别为93.2亿元和76亿元,增长54.8%和5.5%。对香港双边贸易额为350.4亿元,同比增长12.6%;对美国贸易额225.6亿元,增长36.2%。民营企业进出口较为活跃,2015年,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外贸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民营企业进出口1115.6亿元,同比增长4.1%,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1.1%。

  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动密集型产品呈略有下降态势,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步提升。出口机电产品622.5亿元,增长20.6%。出口高新技术产品227亿元,增长54%。汽车出口37.6亿元,增长12.7%。

  4.

  启示:

  “四个坚持”融入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大战略

  对于长江经济带上的每一成员而言,如何发挥好自身发展潜能、利用好长江经济带发展动能,形成改革发展新优势是重要课题。在过去的几年中,湖南迈出了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前进步伐,增添了许多新鲜经验,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一是坚持思想统领行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一致才能带来行动上的实效。自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省长杜家毫为组长的湖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各相关部门在如何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上思想上高度一致,省市县之间在开放发展上也达成共识,长沙、岳阳、常德、衡阳等市积极响应省里的政策,出台了更为细致的促进措施。如2015年,岳阳市政府印发1号文件,强力推进“六平台”建设和运营,发布12条促进城陵矶“一区一港四口岸”加快发展的奖励政策;并在港、沪、渝,以及在武汉、长沙等地召开专题推介和招商会,吸引客商赴岳兴业、协力运营。常德市在地缘上与岳阳东西呼应,也积极响应,目前正通过规划引领,有序推进津市、澧县融城。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先行。科学规划是更高层次的蓝图设计,科学规划为战略实施明确方向和定位。自国家启动长江经济带战略以来,湖南省立即着手制定相应的一系列规划。2015年湖南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了省内长江经济带交通走廊、产业集群、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生态保护、体制机制等7个专项规划的编制。作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岳阳市高标准编制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其规划体系包括1个总体规划、7个重点专项规划和1个沿江开发建设重大项目库。总体规划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承担,按照“四带一枢纽”(长江中游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现代产业聚集带、新型城镇拓展带、生态文明示范带、开放合作引领带)的战略定位进行编制。

  三是坚持向改革要效率。坚持向改革要活力、要效率、要效益,确保既“融得快”又“融得好”。在推进项目建设方面,各部门与地方强化项目储备、管理和实施。按照对接长江经济带行动类别,建立健全投资和开发重大项目库。对项目库进行动态管理,联合定期调度进展情况,建立部门对口联系机制,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套服务体系,帮助企业突破项目瓶颈制约,加快项目建设。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方面,探索创新外资审批法律框架和负面清单,大幅放宽境内外投资准入门槛。试点园中园、飞地招商等区域统筹布局机制,不断优化全省产业布局,大大提高了产业集聚与分工发展效率。在口岸通关方面,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个窗口”受理,大大缩短企业办理减免税、加工贸易业务时间。全面深化海关通关作业制度改革,出口24小时通关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立关检合作协作机制,实现“三个一”业务现场全覆盖。

  四是坚持创新示范先导。建立创新示范区和改革试验区是对接长江经济带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途径。2014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5年9月,湖南省委常委会议审议了《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5年)》、《关于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政策意见》,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一年间,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军民融合,探索出军民融合、成果转化的新路径;实施融资创新。目前,在这个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的长株潭城市群,汇集了湖南省60%的创新资源,70%的创新成果,65%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15年4月,湘江新区获批设立,5月正式挂牌。湘江新区是全国第12个、中部第1个国家级新区。其定位是“三区一高地”,即努力建设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目标是要打造中部地区崛起新增长极,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湘江新区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投融资模式等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课题组组长:蒋祖烜 执笔:刘险峰 曹娴)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