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显示:广州青年"拉埋天窗"首先要过"住房关"

2016年05月19日 20:46   来源:金羊网   

  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发布《广州市青年婚恋家庭需求调查报告》

    当下年轻人结婚有什么压力?影响婚姻稳定的因素有哪些?婚姻家庭出现问题时会向谁寻求帮助? 19日,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婚恋研究中心发布《广州市青年婚恋家庭需求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广州青年“拉埋天窗”首先要过“住房关”,经济差异是影响婚姻稳定的最主要因素,而一旦有婚姻问题, 8成半青年首先选择求助朋友或亲属。 相关专家表示,住房问题令 “结婚难 ”,反映了青年的发展需求与收入增长不同步的困扰,政府因此应提供相应支持。

  据悉,本次调查从个人婚恋观念、婚恋家庭文化建设需求两个方面展开,调查对象是 20— 40岁的青年共 1000人,未婚占 79.6%,已婚占 19.4%,大专以上学历占 9成,本市户口与非本市户口大致各半,男女大致各半。

  老广找对象,看重家庭背景

  如今社会上的剩男剩女越来越多,广州青年为何不愿选择结婚?调查显示,广州青年认为结婚需要满足多个条件,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有一定经济基础(占 74.8%)、有感情基础(占 69.5%)、家长认可(占 60.5%)。“符合法规”位列第四,占 58.8%;“经历试婚”只占 8.4%。调查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加看重“经济基础”,这项比男性高近 11个百分点;而非本市居民更加看重“拥有住房”和“符合法规”,这两项分别比本市居民高 14个、 8个百分点。

  此外,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影响婚姻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差异(占 73.2%),感情基础(占 69.4%)、性格差异(占 65%)、兴趣爱好( 59.3%)、家庭背景( 54.6%)紧随其后,夫妻地位、性生活则分别只占 12.5%、 10.5%。有意思的是,在“家庭背景”方面,本市居民要比非本市居民高 16个百分点;“感情基础”方面,非本市居民则要比本市居民高 9个百分点;“年龄差异”方面,本市居民比非本市居民高 25个百分点;“结婚成本”方面,本市居民比非本市居民高 19个百分点。

  青年要结婚,“住房”压力最大

  说“我爱你”容易,但想“拉埋天窗”就“压力山大”。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结婚的压力来源,第一位是住房(占 75%),第二位是储蓄压力(占 65.6%),随后是家庭认可(占 42.5%)、婚庆费用(占 40.3%),而“了解程度”只占 29.5%。其中“婚庆费用”一项, 49%的本市受访居民表示压力大,而非本市居民只占 33.3%。此外,本市户口居民在住房、储蓄压力、家庭认可、婚庆费用、了解程度、心里恐惧和机会成本等结婚压力占比均高于外市户口居民。

  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婚姻的功能首先是法律保障,占 66.1%;其次是繁衍后代,占 62.6%;再次是情感陪护,占 49.3%。也有 31.4%的受访者认为是分担家务, 18.8%的受访者认为是节约生活成本。调查发现,男性比女性更看重“繁衍后代”,男性占 62.9%,比女性高 15个百分点;非本市居民更看重“情感陪护”,非本市居民占 56.6%,比本地居民高 16个百分点;已婚者比未婚者更看重“分担家务”,已婚者占 41.2%,比未婚者高 12个百分点。此外,“保护两性权益”方面,已婚者要比未婚者高 14个百分点。

  婚姻有问题, 8成半青年首求朋友

  如果要结婚,婚姻知识从哪里获取?调查显示,受访者婚姻知识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占 58.4%)。本市居民由于对于居住区域的熟悉程度高,因而来源于专业机构的婚姻知识比重高于外地人员,但在本地居民中,来源于长辈教育的婚姻知识比重却小于外地人员。

  具体来说,婚姻知识来源于“长辈教育”方面,非本市居民占比 35.3%,比本市居民高 10个百分点;此外,长辈教育对于 20-25岁年龄段的群体更有影响,并且随年纪的增加比重而逐渐减小。除 31-35岁人群之外,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从专业机构获取婚姻知识的比重均较低。 36-40岁人群,从影视作品中获取婚姻知识占比相对较低。

  调查显示, 53.3%的受访者对婚姻家庭文化“一知半解”,“十分了解”只占 2.2%。受访者最迫切需要了解婚姻家庭文化的内容是什么?前三位是“恋爱技巧”(占 49.6%)、“沟通技巧”( 47.8%)、“家庭教育”( 39.7%),“法律法规”垫底,只占 12.9%。调查发现,年龄越小,“法律法规”重视的程度越低。

  受访者认为,婚前辅导课程(占 55.2%)、婚姻文化节活动(占 38%)、家庭文化影视(占 33.6%)、社区婚恋讲座(占 33.3%)、婚姻家庭读本(占 31.9)是婚姻家庭文化建设最有效的五种方式。调查发现,非本市户口相对本市户口受访者,最迫切需要了解家庭教育、人生规划和子女教育相关知识,而本市户口受访者则相对更关注优生优育。

  调查显示,当婚姻出现问题时,受访者首先求助的是朋友(占 85.2%),其次是亲属(占 67.3%),此外,求助互联网的占 19%,求助社工机构的占 18.9%,但也有 1.3%的受访者不寻求帮助。调查发现,本市居民比非本市居民更偏向于向社会机构、政府部门寻求帮助;年纪越大,选择互联网的意欲越低。

  婚恋专家:政府应给青年提供住房支持

  这份报告到底透露了哪些婚恋信号?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婚恋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高级婚恋顾问胡展鸿认为,报告反映了广州青年、新广州人青年对婚恋的期待和困惑,也凸现了时下年轻一族普遍缺乏婚恋知识。

  对于住房成为结婚难的首要障碍,胡展鸿认为婚姻生活包括物质生活、情感生活和性生活,缺了其中之一都不是完整的婚姻生活。“住房问题令结婚难,反映了青年的发展需求与收入增长不同步的困扰。目前在广州购买一套 50平方米的住房需 140万左右,付首期起码要 40万,按去年广州人均可支配收入 4.3万元计算,如两人收入均用于负担购房首期,需要储蓄 5年;若算上日常的生活成本,则储蓄期超过 10年或以上。”胡展鸿说,住房确实是青年的沉重压力,政府因此应提供相应支持,可实行公共房屋租赁制度、公共集体户落户试点等政策。

  报告显示,过半数受访者主要向互联网获取婚姻知识,这种途径靠谱吗?胡展鸿表示,互联网虽然便捷,但内容庞杂,针对性不强,不能随便“对号入座”。“中国传统是把婚姻家庭伦理的知识融入礼教典籍中,而现代婚姻家庭文化传递更多依靠家庭教育。但是,教什么、怎么教就成为了家长的难题。”胡展鸿说,现在很多国家已经把两性情感教育列入教学大纲,同时以婚姻家庭社工的方式给予有需要的人辅导与帮助,内地可也尝试运用社工手法介入婚姻家庭建设。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婚恋研究中心目前通过婚恋校园直通车、炼爱学堂、情感树洞等项目,形成了一个纵向的婚姻家庭服务体系,实现从学龄到育龄的全覆盖;同时与社工机构、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联手合作,实现婚姻家庭服务的横向覆盖,通过项目合作建设的方式,以个人心理辅导或小组工作为方法,让居民在 一公里内享有婚姻家庭服务。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