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北京城市文化发展实力全国居首

2016年05月24日 15:23   来源:北京晚报   

  今天上午,北京市社科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蓝皮书通过综合数据分析指出,2015年,北京的城市文化发展总体实力位居全国首位,但城市文化竞争力和文化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

  文化产业面临上海强力竞争

  蓝皮书指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的城市文化、文化竞争力、文化形象竞争力和城市科技创新力度具有独特优势,2015年各项指数基本位于全国首位,但也有些指数稍弱于上海。比如,北京城市文化竞争力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居第三,次于上海和香港。

  2015年,在国内38个主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满意度指数排名中,北京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是全国一线城市中唯一进入前10名的城市,但相关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根据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十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北京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不仅位居全国城市首位,而且是唯一进入前10位的一线城市,表明北京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采取了有力措施,并取得了重要成效。

  此外,蓝皮书显示,201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良好,位居前列,但从2013年、2014年的第一位变成了第二位,说明北京的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上海的强力竞争。

  众创空间发展存在“政策投机”

  蓝皮书显示,根据“2015中国众创空间盘点”,北京地区的众创空间有17个,占总体的34%,并且国际国内活跃度都有相对的提高,这与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作用密不可分。此外,政府的政策助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众创空间的地域均衡分布,目前北京众创空间已经达到65家,分布在海淀、朝阳等9个区。北京在均衡自身众创空间地域分布的同时,也通过自身的带动作用,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尤其是京津冀地区。

  但是,在政策红利的支持下,部分众创空间的设立并非以创新、创业为出发点,而是着眼于套现政策红利,动用各种手段减少众创空间与政策补贴之间的“剪刀差”,具有明显的“政策投机”倾向。

  从支撑创业的各类孵化机构来看,蓝皮书指出,“孵化”推动北京创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但是注册机制不尽完善。目前,北京市有150家各类型孵化机构(其中包括50家国家级孵化机构)、9000多家入驻企业、8000多家创业企业,形成了由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咨询和金融互动等环节构成的创业服务体系。

  但是,北京众创空间孵化机制也逐渐浮现出一些问题,多数机构采取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的方式为创业者提供服务,这就造成创业者的服务责任推脱现象,同时也会影响众创空间自身的服务质量,一旦产生创新成果的纠纷,不容易通过协商机制来解决。

  创新创业企业集中在海淀朝阳

  蓝皮书课题组面向全市文化领域的创新创业企业展开了调查,调查显示,从整体上来看,创新创业基本涵盖了文创全行业,但是繁荣程度存在结构性差异,多集中于创新成果市场转化能力强的行业。其中,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文化艺术和广告会展等领域创新创业占比超过五成,分别占22.06%、21.61%及11.03%;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新闻出版等专业性强、经验要求程度高的行业中,创新创业占比仅在5%左右,分别占1.81%、6.15%及5.41%。

  此外,文创产业创新创业企业普遍集中在海淀区和朝阳区。调研显示,在创业方面,超过80%的创新创业企业注册在东城、西城、朝阳和海淀。其中,2014年海淀区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就突破1万家,朝阳区2014年新增文化创意企业7996家,两区每年的创新创业企业数量远超其他区。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