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男子被钢筋“纵穿” 9名医生抽钢筋用时五六分钟

2016年06月17日 14:06   来源:齐鲁晚报   陈晓丽

  原标题:山东钢筋贯穿病人 9名医生抽钢筋用时五六分钟

  16日上午11点,在齐鲁医院急诊外科ICU病房内,因钢筋贯穿全身经历了五个多小时手术的张伟(化名)正躺在病床上,头部、颈部、胸腔、腹部等全身多个部位插满了引流软管,呼吸要依赖呼吸机。医护人员检查的时候会轻轻喊他名字,张伟就会睁开眼睛看一下。“为了让病人有比较好的身体内环境帮助恢复,现在处于强镇静和强镇痛状态。”张伟的主治医生齐鲁医院急诊外科主任桑锡光告诉记者,目前张伟的生命体征比较稳定。

  本报记者 陈晓丽

  钢筋被一公分一公分挪出患者身体

  14日下午4点左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外科主任桑锡光接到了伤者在转运途中的电话。这是多年来桑锡光即将救治的第三例贯通伤患者,也是他碰到的最严重的一例,“以前有过穿透头部这种类型的贯通伤,但是这次贯通长度最长、涉及脏器最多。”

  在张伟被转运到医院的途中,以桑锡光为首的治疗团队已经开始会诊确定手术方案,“讨论了一遍又一遍,哪里最危险,医生各自负责哪一块,手术时谁先开始。”

  在手术过程中,神经外科主任李刚最担心的就是在拔出钢筋的过程中颅脑出血,“这么粗的钢筋,拔出的过程中太容易大出血了,一旦大出血就是致命的,可能一瞬间病人就挺不过来了。”同时,桑锡光也有所担心,“钢筋在头部卡得很紧,要是用力拔可能会有反弹效果,出血也会导致视野模糊。”

  经过开胸、开颅、切开气管、开腹等一系列手术,将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脏器等充分暴露在视野中,将钢筋在体内进行了彻底消毒。“因为钢筋是螺纹的,不小心就会拉伤器官和肠道,要保证视野完全清楚。”

  为了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和保护脏器,一共9位医生参与抽钢筋的过程:头部三个、胸部两个、腹部两个,最下方两个。桑锡光在其他8位团队成员的配合下,几乎是一公分一公分地挪出了钢筋。“看着钢筋从头顶凸起的部分一点点进入颅内,队友们说没出血、可以继续,我就往下转动着抽一点。”单单是取钢筋的过程,就耗时五六分钟。

  抗感染是下一步治疗的关键

  16日11点多,齐鲁医院多科室再次组织了联合会诊。“术后几天非常关键。”直到现在李刚的心仍然高悬着,“很担心会发生继发性出血、水肿等。”

  呼吸科主任医师曲仪庆,在会诊前去看了病人,“从呼吸的角度来看,这位伤者的状况还算可以。”“这位病人最庆幸的是心脏和大血管没有直接的损伤,最多是心血管挫裂伤。”心外科主任医师王涛表示。目前张伟的体温为38℃。在会诊过程中,几乎所有医生一致认为,抗感染是接下来治疗的关键。手术中尽管已经以最大努力进行了清创,但是依然有无法触及的死角。现在只能根据经验判断使用何种抗生素。“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都可能发生。”感染科主治医师郑峰表示。

  “钢筋从颅底穿进、直到从颅盖骨穿出,这种情况下脑积液漏几乎是难以避免。”李刚表示,虽然在手术中已经使用颞肌瓣膜和大网膜瓣对颅底进行了修补,“即使这样,也不敢保证不会出现脑积液漏,脑积液漏会导致颅内的感染。”再加上位于建筑工地的钢筋肯定已经被严重污染过,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

  “现在抗感染药物用得比较足够,调整空间不大。感染通常在伤后48-72小时后达到高峰,PAT达到2 . 0后发生感染型休克、重症感染的几 率比较大。在足量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要密切观察PAT指标。”郑峰说道

  麻醉科医生还原手术过程

  作为此次抢救过程的参与者,齐鲁医院麻醉科医生黄珊珊在微信公众号“丁香头条”上分享了自己的抢救经历。以下是黄珊珊医生的回忆。

  14日18点30分,患者进入手术室,保障供氧的前提下,予以适度镇痛,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输血、输液,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予以血液/液体加温,使用保温毯,以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18点50分,紧急建立气道的工具准备妥当后,由耳鼻喉科医生开始局麻气管切开,成功插入内径为7 . 0mm的钢丝加强气管导管。立即连接麻醉机并静注少量芬太尼、肌肉松弛剂和吸入少量七氟烷全身麻醉诱导。

  其间,最担心的是心外科医师开胸劈胸骨的时候会不会因为锯子的摆动导致钢筋的位置变化进而使心脏和大血管受到二次损伤,如果那样,病人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了。直到彻底取出钢筋,我们才松了一口气。手术进行了一半,而我们的保驾护航工作依然没有结束。

  15日凌晨1点,手术结束,更换气管导管为气管套管,人工呼吸下护送至急诊外科监护室,进行呼吸机控制通气,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这时,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下。整个手术过程,全体医护人员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最终有惊无险,手术成功完成。据微信公众号“丁香头条”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