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庄浪县按照“山顶戴帽子,山腰缠梯田,沟台穿裙子,沟底坝库穿鞋子”的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控制水土流失。图为庄浪县梯田建设。 杨艳敏 摄
“山顶戴帽子,山腰缠梯田,沟台穿裙子,沟底坝库穿鞋子。”甘肃平凉市庄浪县水土保持局副局长赵建国形象比喻当地榆林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榆林沟流域位于庄浪县西北部,是渭河流域葫芦河的一级支流,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流域总面积56.43平方公里。治理前,流域地貌支离破碎,林草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下,民众生活困难,甚至长期不得温饱。
自上世纪90年代,榆林沟开始新修梯田3.6万亩,营造水保林1.34万亩,种草5200亩,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园1.34万亩,建成淤地坝16座,水窑456眼,配套产业道路73公里。
1998年,庄浪县被命名为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 杨艳敏 摄
赵建国称,山顶种植的乔木、灌木,就像人戴的帽子,可以防风;山腰的果树就像女人的裙子,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而山脚的坝、库,就像“鞋子”,拦截山上流下的泥土。
“经过多年建设,如今水不下山,泥不出沟,促进林草植被的恢复,林草覆盖率大幅度增长。”赵建国说。
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人口44.3万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58个特困连片县之一。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庄浪县开始以梯田建设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1998年建成全国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目前已建成上百万亩梯田。
图为庄浪县采取山顶、山腰、山脚综合治理方法,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促农增收。 杨艳敏 摄
近年来,庄浪县坚持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
目前,庄浪县林地面积达到64万亩,林草覆盖率27.29%,建成了乔、灌、草结合,片、带、网配套,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的生态经济型生态体系,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支撑。
保护生态同时,实现绿色增收,依托百万亩梯田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苹果产业、苗木繁育、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截至2015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851.33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75.5%。粮食总产量达到21万吨,果园65万亩,产值达到18亿元,推广旱作农业75万亩,蔬菜产业12万亩,人均收入不断增加。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等荣誉称号。(完)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