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改造按“快进键”:更新城市记忆正当时

2016年07月01日 15: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陈丽莎

  图为提升改造后的思鑫坊。 杭州上城区湖滨街道 摄

  终于结束了与无证餐饮店的呛鼻油烟“打游击战”的日子了。从上世纪80年代起,家住杭州上城区思鑫坊的楼友铭,就一直被周围渐趋脏乱差的环境所困扰。

  所幸,眼下的杭州,包括思鑫坊在内,杭州很多老旧小区都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提升改造。从中获益的不止有老百姓,也连同这座城市本身。

  从走红网络的“最美跑道”,声光俱佳的“夜杭州”,到经历天翻地覆变化的城中村、旧住宅区、旧厂区,再到慢慢消失的违章建筑……在离G20峰会在杭州召开还剩两个多月的时刻,杭州用它真实的新面貌,演化一场“蝶变”的美丽。

  “移步换景”:城市新貌的勾画与焕发

  “宜静不宜动、宜纯不宜杂、宜淡不宜浓”的灯光融于一派西湖山色中;运河边的大红灯笼则以点串线,营造着渔火点点的江桥暮雨景致;钱塘江两岸全长13公里的天际线、绿线、堤岸线三线灯光,气势磅礴;钱江新城33幢建筑联动的媒体墙,璀璨至极……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当游客6月来到杭州,会惊喜地发现,无论是西湖、运河、钱塘江,还是高架桥和主要道路,都被点亮了。“移步换景”在杭州不再只是一个形容词。

  除了夜杭州的流光溢彩,白日里的杭州城市风貌也更新得毫不逊色。而在这一系列的城市改造中,“三改一拆”可谓功不可没。

  杭州市人民政府督查违法建筑办公室主任赵斌告诉记者,杭州“三改一拆”工作已持续多年。2016年杭州市旧住宅区改造、城中村改造、旧厂区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年度任务均为1200万平方米,截至6月24日,已分别完成990.8万平方米和1678.6万平方米。

  “数据每天都在变。”赵斌说,变动的数据就对应着每天在变化的“越来越美”的杭州。

  告别了长年使用的煤炉、马桶,告别了狭窄的街巷、横流的污水,也告别了随处可见的危房、违建、群租房……经过提升改造,地处南宋皇城根下,杭州市主城区最破旧社区之一的馒头山社区,已华丽变身为一幢幢结构完善、独具江南气质的风情小楼。

  在馒头山社区,原先狭窄阴暗的房屋,如今都已修葺一新,外立面换成了整洁的白墙黛瓦,屋里通上了自来水和燃气,装上了抽水马桶。

  通过改造提升,浙大路也成了西湖边的一个“新景点”。

  杭州西湖区峰会办技术组工作人员宋强介绍,西湖区的浙大路是杭州最先启动立面整治的道路之一。

  在整治过程中,共拆除违章建筑7处,清理一楼超大雨篷55处,关闭院内开店3家,实现了浙大路颜值的再提升。

  它长约500米,宽约30米,虽不是主干道,但一头连着极具人文内涵的浙江大学,一头连着曙光路连着西湖景区,浙大路有其独特的美。

  三十年旧迹斑斑的水泥墙被取代了。经过立面整治,如今浙大路上的每一幢楼外墙颜色都有出处,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交相辉映。

  无论是每幢居民楼还是整条浙大路,都采用了从红、黄到白的渐变色,靠近浙大偏红色,靠近景区则偏白色,呈现出了一种优美的视觉延伸。

  “居民楼的立面设计为什么要采用红色和黄色?因为红色来自浙大图书馆,黄色则来自求是小学的教学楼。”宋强表示,浙大路美在它的精致和色彩。

  此外,眼下若有人从高空俯瞰杭州,便会发现不仅仅是主城区在焕发着全新面貌,连同城郊也是一样地愈显精致。

  原本蓝白相间、贴膏药似的违章建筑在杭州余杭区乔司街道疯狂蔓延,挤占了大量的过道空间。而现在,这些“膏药”正被撕得越来越干净。

  看着越变越宽广的街道,几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用“太震撼了!”这四个字形容此次强有力的拆违工作。这场属于城市“神经末梢”处的变革,也为杭州描绘新画卷添上了关键一笔。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国清认为,杭州的城市改造一直在做,但此次借G20峰会契机加速了改造进程,包括基础设施等的改善,为提升其国际化地位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天翻地覆”:百姓幸福感的寻回与提升

  思鑫坊的弄堂,吹着闲适的风,一圈青砖墙,隔绝了车水马龙。几十年的老街坊,三五成群地坐在自家门前闲聊往事。那时的弄堂里没有闲杂人等往来,安静。在思鑫坊原住民楼友铭眼里,这是值得怀念的过往,也是值得期待的未来。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地遍地机遇。思鑫坊的绝佳地理位置,吸引了大批开店的商人。市场经济的大潮就此冲开了石库门,思鑫坊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喧嚣,先是有了菜场,然后出来一个花鸟城,有人开始卖电风扇零件,接着是倒卖西服……朝着马路的那一面,把石库门拆了,青砖墙面敲了,装了玻璃门和卷闸门。从此思鑫坊逐渐走进了私搭乱建严重、房屋日渐破败、业态布局杂乱的历史。

  楼友铭对记者说,改造前的思鑫坊就可以用“脏乱差”、“污水横流”、“油烟密布”来形容。

  上城区湖滨街道工作人员郑蔚介绍,改造后,原先思鑫坊弄堂里的三四十家无证商贩已被彻底清理。五花八门的招牌,横在巷子里的那些小餐桌,还有曾经笼罩这里的浓郁油烟也跟着消失了;外围一圈的商铺,经过外立面改造,也呈现了与思鑫坊一样的民国风情。

  此前令楼友铭最痛苦不堪的呛人的油烟味、糟糕的空气和成灾的鼠患,也不再成为困扰。

  以往无证餐饮店还开着时,她每天很早起来,就是洗衣服、晾晒,在10点钟左右店铺开张前把衣服收回;等到午后安静下来,再挂出去,晚餐开始前再收回来……

  “就是跟他们打游击啊。不这样的话,衣服一挂出去就全是油烟味。”楼友铭还对记者分享了改造后的好处,因为油烟少了,巷子里道板严实了,从前在房间里上蹿下跳的老鼠也跟着慢慢绝迹了。

  与楼友铭一样,在思鑫坊改造提升中收获着幸福感的还有80岁的崔文清。

  “我现在真是特别幸福,身边的环境变化天翻地覆。”崔文清笑呵呵地说起,闲暇时候,出门和街坊邻居聊聊天谈谈变化,或者步行七八分钟到西湖边看看书报,成为了这位杭州老人越来越喜欢的乐事。

  如果说老旧社区和城中村的改造带给老百姓的是“天翻地覆”的幸福感提升,那么违建的拆除带给老百姓的便是对未来蓝图的美好展望。

  看着自家门前多达600平米、历时10余年的违章建筑被拆除后,留出的广阔空间,乔司街道的居民董长海对记者比划道,不久的未来这里将是绿化带、停车场、或健身场地……

  以前高过自住房的违章建筑耸立在前,董长海的厨房,因被遮光严重一片漆黑,需要24小时开灯。拆去了原有的违建,董长海的自住房终于“重见阳光”、“重沐清风”。

  “以前搭违建,是为了出租,现在虽然经济上暂时受损,但经过拆违,环境确实变好了,生活品质也提高了,未来肯定会更好。”董长海中肯地道出了心声。

  “政府全力以赴在做的此次改造,效果非常明显。虽然中间也出现过一些阵痛,但改造好了老百姓还是很开心的。”张国清认为改造应该用长远眼光去看,他以自己的经历举例,在杭州江干区庆春路一带出行时,可以听到老百姓对改造后道路平整的真心赞美。

  “无论是杭城的改造,还是美丽杭州的建设,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是长效的。”赵斌如是说。

  “吐故纳新”:城市记忆的革新与传承

  更多不同的数据也在见证着杭州的变化。截至6月29日,杭州余杭区乔司街道已累计拆违5837户,完成率为98.23%,总拆违面积达113.1万平方米,打通消防通道260余条,取缔非法煤气瓶经营店52家、非法茶水炉192个……

  杭州市余杭区乔司街道办事处主任曹永佳表示,拆违拆出了空间,这些空间必须加以有效利用。

  除了还以老百姓公共空间和生命通道,曹永佳认为,拆违后,“脏乱差”形象改变了,低小散企业减少了,也有利于未来吸引优质项目和优秀人才入驻,为区块整合和产业更新换代创造条件,也为乔司的城市化健康发展按下了“加速器”。

  不同于乔司街道正试图创造新的城市记忆,思鑫坊则是努力追忆着往昔,为杭州这座城市保留住一段纯正的民国记忆。

  这是老杭州心中的一块“风水宝地”。这一处传统的石库门历史街区,闹中取静,占尽西湖之利,且卧虎藏龙、名士云集,刻着时代的印记,所在的湖滨地区更是杭州的窗口、西湖的门厅。

  翻开《乔石回忆录》,可见这样的文字:“在我住过的这么多地方,还是杭州的思鑫坊让我特别怀念。”

  60多年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乔石曾居住于此。从1949年到1954年,在杭州市青委任职的乔石,就住在思鑫坊直弄一号。

  他的“老邻居”中还有前清拔贡、音韵学家潘尊行,民国著名书画家、北洋政府司法部次长余绍宋,医学家李茂之,东北军抗日名将何柱国,在韩国被誉为“国父”的金九……现在他们都一起出现在了新修缮的思鑫坊百年历史文化陈列馆里,以陈列的方式将那段历史凝固。

  作为近代民居的典型代表,经过改造修缮,思鑫坊也更好地保留下了“青水砖墙、乌漆大门、雕花门楣”的民国建筑风貌。沉睡在思鑫坊中的历史记忆和西湖遗梦,正在被唤醒。

  同样在唤醒和传承城市记忆的还有杭州江干区的旧厂区改造。

  江干区凯旋路是杭州近代茶叶工业生产制造发源地,1949年创建的杭州茶厂经过60余年发展,为茶都杭州留下了丰厚的历史记忆和不可多得的工业文化遗存。

  经过改造,因年代久远而老旧的厂房再次活跃起来:茶都文化广场的建设,屋顶花园的建设,还有游步道、观景平台和名茶墙绘……吸引市民游客的同时,它也成为了承载杭州茶文化记忆的重要一角。

  “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和特定的文化传承,包括历史建筑、文化名人等都有它自己的价值。”张国清说,历史遗存的东西是无价的,且一旦毁灭就无法修复,对杭州而言保留历史文化记忆更是关键,文化作为杭州的城市特质在对外形象展现中也非常重要。

  正如建筑设计大师、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中国籍得主王澍曾说的:“一个地方的建筑如果是庸俗的,在那里生活着的人也一定是庸俗的。”

  不仅建筑,一个城市的风貌、历史文化展现也如是。通过对一个城市的持续改造,改善城市中人的生活品质,妥善留存城市的专属记忆,让更多人徜徉在杭州古老又现代的文明之中,且代代流转,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