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历史机遇,以开发性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016年08月04日 15:32   来源:人民日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和推进,对金融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

  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处于深度调整期,总体复苏乏力。从全球来看,世界经济增长低于预期,主要经济体增长趋势和宏观政策分化,全球贸易疲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国际股市汇市波动,全球经济的风险因素上升,特别是近期英国脱欧等事件进一步加大了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从中国来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保持在合理区间,但长期积累的矛盾问题还未彻底解决,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持续深化财税、金融、创新、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为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有利于开创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构筑海陆统筹、东西相济、面向全球的新一轮改革开放主体框架,也有利于带动中国优势行业走出去、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同时,“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将打通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之路,为沿线国家的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正式发布《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推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加强与沿线国家对话与协调,广泛凝聚各方共识。这些倡议和措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沿线众多国家与国际、地区组织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积极参与的态度,30多个国家与中方达成了合作协议,中方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产业投资、金融、生态环保、人文交流等领域不断取得收获,“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前景广阔。

  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几点思考

  要把战略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使互利合作迈上新的历史高度。

  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由点及面地进行规划布局和顶层设计,提高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要搭建“一带一路”规划合作平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结合沿线国家资源禀赋的多样性、互补性,推动区域、专项规划及沿线国家发展规划相互对接,照顾各方利益关切点,扩大利益汇合点。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一带一路”规划和政策的衔接,统筹做好整体融资方案设计,建设“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库,统筹管理,推动规划落地。

  支持重点建设,推动务实合作。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电力以及通信等互联互通领域,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也是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优势领域。应进一步加强这些领域重点项目的开发储备,主动构造并推动一批经济效益好、风险可控的互联互通项目,争取早日取得成效,形成示范效应。同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合作,联通沿线中心城市、主要能源资源区块、重点产业集聚区,逐步将合作范围扩大至装备和产能合作,加大加工制造业等优势产能,以及装备、高铁、核电等高端制造领域走出去的力度,推动中国经验、技术和劳务走出去,促进沿线有关国家产业升级、筑牢经济发展基础。

  强化统筹协调,推动形成合力。进一步深化政府部门、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合作,探讨建立银企利润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形成合力,增强整体竞争力。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对外建立各国政府间高层协调合作机制,做好政策、规划、项目实施等方面的协调,对内加强规范管理和服务保障,规范市场秩序,避免国内企业间恶性竞争,为合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并在此过程中优化产业链分工合作,“抱团出海”。金融要发挥推动作用,建立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多双边专项基金和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作用,鼓励中外金融机构以国际银团、平行融资等方式开展基建项目业务合作。

  加强金融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适时开发新业务品种,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创新推出更加便捷高效的支付工具和方式,加强在汇兑、结算等领域金融合作,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加强金融模式创新,探索推行PPP等模式,建立政府、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机制,为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稳定的融资渠道,减轻政府债务负担。加快海外战略布局,鼓励金融机构走出去,支持境外业务多、有境外业务风险管理需求的银行机构在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同时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扩大金融机构筹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中资金融机构的全球服务能力。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助力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在沿线国家以跨国并购、设立境外产业园区等形式,在转移产能、扩大市场、获取高新技术等领域开展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逐步改变当前对外投资以外币为主的局面。抓住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资金需求较强的机遇,积极推动境外人民币贷款,进一步加大支持中资企业在能源资源引进、优势产能输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境外重大项目的力度,推动核电、通信、高铁、装备制造等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加快构建以香港市场为主导,伦敦、新加坡、悉尼、多哈等多个市场并存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体系,促进离岸市场建设,以资金顺畅流动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范围。推动货币互换和跨境人民币结算,完善跨境人民币清算体系建设,为区域内客户提供跨境人民币综合服务,提高对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服务能力。

  发挥国开行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主力银行作用

  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为重点,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紧密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合作、装备制造出口等,在油气、核电、高铁、装备、港口、园区等重点领域开展工作,融资推动实施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线、雅万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支持中资企业通过设备出口、工程承包、投资等方式参与合作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既有效支持中资企业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又为所在国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以配合高访和规划先行为切入点,为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融智支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开行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建设,主动作为,与沿线国家签署合作协议超过50份,为促进多双边政府间合作机制建设奠定坚实的政治互信基础。同时,国开行发挥专家银行的融智优势,与沿线科威特、卡塔尔、巴基斯坦、老挝等18个国家开展规划合作,为合作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提供咨询意见,为增进共识、促进区域合作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规划合作中,与合作国共同谋划重大项目,推动项目开发培育。

  以民生发展和人文交流为着力点,为造福沿线国家人民贡献力量。结合所在国资源禀赋,积极支持当地产业项目及工业园区开发,支持农业、林业、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发展,有效提升实体经济活力、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人员交流和培训合作,为沿线国家之间政策研讨、业务合作、人才培养和信息交流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增进了解,推动形成共识。累计培训上合、东盟国家业务骨干和专家近2000人次,通过国开行奖学金资助沿线国家100余名优秀青年来华学习,培养多双边合作急需的跨文化人才。

  以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创新为支撑点,为深化区域金融合作铺路搭桥。通过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开发跨境支付信息系统等方式,积极助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累计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1300亿元,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280亿元,有力促进区域货币融通。推动上合组织银联体、中国东盟银联体等金融合作,与世行、亚投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开展广泛合作,打造区域金融合作优势平台。发挥“投贷债租证”综合优势,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以更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

  以市场化运作和防控风险为立足点,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坚持绿色信贷标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遵守合作国当地环保、用工等法律法规;始终注重风险管控,加强国别法律风险的跟踪、识别和预警,开展对沿线国家的法律评级,编写国别法律情况报告,防范国别法律风险;通过深化银政合作,促进建立政府间高层协调机制,发挥项目所在地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推动构建高信用等级的借款主体等方式,有效降低项目风险,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顺应潮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开发性金融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开发银行将秉持“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使命,发挥长期积累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投融资和国际业务经验和优势,深化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加强风险管控,以开发性金融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强劲、包容、可持续增长。

  (作者为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链接

  开发性金融与“一带一路”

  开发性金融是金融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市场化方式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提供公共产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或加速阶段,对能源、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需求很大。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往往工程建设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跨境协调难度大,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率低的特点,融资瓶颈突出,再加上沿线国家财政实力相对偏弱,法律、政策环境差异较大,商业资金进入意愿不高,亟须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为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融智支持。

  国家开发银行是开发性金融机构,是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多年来,国开行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在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合作优势,利用国开金融、中非基金等对外投资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产品的综合金融业务支持,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做了大量有益探索。

  截至2016年二季度末,国开行资产总额超过13万亿人民币,国际业务余额超过3000亿美元。在“一带一路”国家累计支持项目超过600个,涉及能源、矿产、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装备制造、农业、民生等领域,承诺贷款近2000亿美元,贷款余额超过1000亿美元。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