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哥"现状:挣得比20年前还少 怕接到家里电话

2016年08月11日 21:55   来源:晶报   

周亦楣 陈孝诚 王文丽 陈美任 周文敏 温蕾 金羽泽

  傍晚6点多,石厦村的大榕树下,一群穿着淡蓝色工作服的人聚在一起打牌。粉黄色的晚霞映在脸上美得像从油画里走出。这是他们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石厦村总是在这个点最热闹。成群的出租车司机交班回到家,他们打招呼的方式就是报着今天跑了多少钱,看见了什么新鲜事儿,遇上了什么奇葩的乘客。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他们讨论更多的是网约车。

  2016年7月28日,“专车新规”使得网约车合法化,满足条件的私家车可按一定程序转为网约车,从事专车运营。

  有了“身份证”的网约车,会给出租车行业带来什么?这是石厦村的出租车司机们眼下最热的话题。

  现状

  “现在挣得比20年前还少”

  8月6日傍晚6点,跑完白班后出租车司机唐师傅揣着近四百元的收入回了石厦村。

  夏末,暑气还未褪去,30平米的出租屋内没装空调,一台老旧风扇吱吱地响。说是一室一厅,客厅也铺了床,只留下一条窄小的通道勉强过人。唐师傅睡在客厅,房间留给侄子住。侄子就是他的副班,追随着他来到深圳开出租车。

  村子里像唐师傅叔侄一样的老乡特别多,都来自湖南攸县。这个以香干闻名的县城却在深圳出租车行业因人数众多名声大振。但是“组团”而来的攸县司机们在互联网时代却遭遇到了转型的阵痛。

  1989年在部队学会开车之后,唐师傅就再也没离开过车。退役以后原本在老家开货车运煤,1997年听说深圳开出租挣钱,他贷了款跟老乡到深圳开出租。刚来的时候,一天就能赚两三百元。后来生意好时,一个月赚八千到一万元。“那时公务员都没有这么高的薪水。”

  可现在呢?“现在挣得比20年前还少。”回忆中的骄傲自豪瞬间跌落谷底。唐师傅说,如今每个月只能赚三千块钱左右,这还是在政府和公司给了3000元补贴后的结果。

  唐师傅算了笔账,每个月要交10100元的份子钱,相当于每天一睁眼就欠了出租车公司337元。他必须让车子不断地跑起来。

  每天早上6点发车,晚上6点交班,午饭通常在路边吃快餐,肠胃病、肩周炎早已缠身。51岁的唐师傅眼下正遭遇他的“中年危机”。

  每月收入交了份子钱和房租,只剩下三四千元。除去日常开支,只能寄一千元给家里。2006年女儿患了病,老婆回家照顾,经济负担只能他一个人扛。

  “最怕是接到老婆电话。”顶着黑眼圈的唐师傅说,其实最怕是接到老婆打电话来要钱。有时候,剩下的钱如果拿去交份子,就没有钱给家里,如果寄回家去,就没钱交份子。幸而公司对唐师傅的情况十分了解,容许他迟缓交租,家里也有哥哥帮忙,然而这样的平衡还能保持多久,他自己也不知道。

  困惑

  坚守还是转身?

  最近,不喜争执的唐师傅为了网约车总忍不住和人争论。

  这天下班后,几个老乡司机聚在一起吃着西瓜聊到了网约车。

  “就是这个滴滴害的嘛。它们(网约车)给乘客补贴,这是不正当竞争。”唐师傅有些气愤,“现在网约车已经合法化了,我们的心就更冰冷了。”

  “我们需要的是市场,不是补助。”在狭小房间里,唐师傅话说急了有些透不过气。空气一下子凝住了。

  忽然,靠在沙发后面的小杨师傅发声了。“滴滴真的是个好东西。”三十来岁的小杨师傅在几位司机中最年轻。“如果不好用,谁都不会用,好用的话,谁都阻拦不了。你们如果不开出租车,三块钱坐专车你坐不坐?要是我我也不打的。”

  “出现网约车,我赞成。他们冲击了出租车公司是对的。把份子钱降下来,也是帮咱们。咱们既是受害者也是受益者。”小杨师傅说。

  “我反对!”唐师傅立刻打住了小杨的发言,“冲击公司?公司没了,出租车司机还怎么生存?”

  干了20年出租,唐师傅对这一行有了感情。他是爱心车队的队长,经常做一些公益活动。在他的概念里,出租车司机是他引以为豪并想长久做下去的职业。

  开副班的侄子这几天一直和他念叨不赚钱,不想干了。“你不帮我谁帮我?”唐师傅大声把侄子训斥一顿。

  和唐师傅的“坚守”不同,老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已经“转身”开起网约车。

  “前后开了13年的士,深圳的路难不倒我!”身穿浅蓝色短袖Polo衫,58岁的王师傅有点潮。他在深圳开过的士、做过餐饮,去年5月,决定提前退休。可是,突然赋闲在家他反而不适应。在老乡的介绍下,他和女儿学会了操作手机软件,就开起了网约车。

  清晨6点半出车,11点到家吃饭,午休。一上午共接了8单,除去车费,他收到了优步平台的80元奖励。躲过正午的大太阳,下午两点半出车,一直到晚8点高峰过去才回家。除去租车费、油钱、网约车平台缴费等,一个月能赚8000元。与开出租车比,时间上更自由。“不想开就把车退给租车公司,压力比开的士小多了!”上个月他去北京的大女儿家住了一个月,也无需记挂着开车。

  半年收回买车成本只是江湖传说

  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风险与收益并存。滴滴司机微信群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令人称叹的真实故事。

  2014年初,在滴滴补贴最初达到顶峰时期,微信群中一名司机一个月内一人购买了8台1.8t帕萨特,并且雇了8个司机来开网约车。身边的亲戚朋友都觉得他不理智、好像走火入魔了,而他依旧认定这是一条为自己开的财路。那时他买来的帕萨特一台车一个月能赚接近5万,只花了半年的时间就回本了,于是身边那些原来冷嘲热讽的人瞬间贴过去向他打听当网约车司机的行情。但随着补贴越来越少,他在买了车一年左右一口气把8台车全部卖掉了。

  这个最早“拥抱”网约车也最快“抛弃”网约车的人被业内称赞“稳准狠”。现在网约车司机再也没了“黄金时代”,半年收回买车成本只是江湖传说。为了赚钱,他们只能更加努力。

  8月2日,台风“妮妲”横扫深圳,狂风暴雨。全市范围内停工、停业、停市、停课,街上鲜有行人和车辆。早上9点,女汉子胡师傅就开着红色日产骐达轿车上路接单了。

  硕大的雨滴不停地砸在挡风玻璃上,刮雨器快速地滑动,路旁的树枝被风吹得摇摇欲坠,胡师傅紧盯着前方,丝毫不敢懈怠。车内淡淡的香水味让人镇定很多。

  “我听说早高峰时,因为大雨部分地铁停运,导致在人流密集区域出现打车难的现象,所以我就趁风雨稍小了一点,出来接单了。”胡师傅说,除了方便乘客出行的初衷,下雨天接单网约车平台给予的补贴更高也是理由之一。

  即便是女汉子,胡师傅也有累的时候。吃饭和休息不规律是最大的问题,而现在补贴越来越少,赚钱也越来越不容易。

  与全职网约车司机对金钱的敏感相比,兼职做网约车的司机则有“玩票”的性质。7月30日,市民戴女士发了一条朋友圈“下午优步打到一辆百万豪车,司机说天天坐在家看电视快闷死,请朋友喝茶朋友都没空,于是只好每天开两个小时车出来跟人聊天。最后下车,他欢乐地收了我5块钱……”

  28岁的王师傅开着一辆宝马x1正在接单,车里布置得十分整洁。去年7月开始开专车,兼职来做只是出于爱好。王师傅喜欢开车,也喜欢交友,专车火了以后,自然就吸引了他的目光。有一次王师傅在从机场回家的路上接了一单,一路畅聊,两人互相留了联系方式,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除了不差钱的“土豪”,学生群体也加入了兼职网约车司机的行列。

  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大三的梁同学就在两个月前注册成为了一名滴滴顺风车的司机。2014年10月,梁同学一家在深圳限牌令出台之前购置了一台灰色2.0日产天籁,今年4月,梁同学正式拿到驾照,6月就开始利用闲暇时间接顺风车,主要跑的路线是深圳到广州。“一方面是在往返学校的时候有人同行解解闷,另一方面是为了分摊一点路费。”梁同学说,“从深圳宝安到广州的市区,约90公里的路程一趟只能收到62块左右,并没有什么赚头,更多的是一种体验。”

  深圳的哥称赚钱少难养家,你觉得的士司机收入应该如何调整?

  融入网约

  网约车回归理性,出租车的好日子就会回来?

  在唐师傅们的眼里,抢了“饭碗”的网约车究竟有多凶猛?

  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7月)》(以下简称《统计报告》),报告中提到,“2016年上半年,网络预约专车类(包括专车、快车和顺风车网络预约服务)用户规模为1.22亿人,在网民中占比17.2%。”

  2013年,滴滴优步先后进入深圳市场。2015年8月31日深圳市交委约谈滴滴、优步、易到3家公司,明确私家车接入互联网平台属违法行为,要求各平台整改。直到2016年7月28日,网约车才从灰色地带拿到了合法的“身份证”。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内地运营。

  合并之后,无论乘客端还是司机端补贴都在减少。好景不长的网约车司机们开始谋划着更好的出路。

  网约车司机赵师傅就不想继续做了。他甚至想回到开大巴车的老本行。“每天早晚只开一个多小时接送单位员工上班,一个月都有5000元。”赵师傅说,他刚跑网约车时一个月能赚一两万元,而现在补贴少了,每天跑十多个小时一个月才能赚到八千多元,相比之下,性价比还不如开大巴高。

  “奖励少了,就不做了嘛。”赵师傅说他可以这么洒脱,但有的网约车司机这两个月刚花了三万块钱租了两年的深圳牌照,“感觉就像砸手里了,进退两难。”

  除了主动退出的,还有一些网约车司机也不得不退。

  “专车新规”要求更严格了,对车的要求,如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对人的要求,如3年以上驾驶经历;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没有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暴力犯罪记录。

  显然,像梁同学那样的新手司机就不得不退出市场。

  网约车少了,出租车的日子就会好过吗?对于这个问题,唐师傅乐观地认为,网约车走了,出租车市场自然就会回暖。

  不过,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教师罗钦却没这么乐观,他认为出租车必须要改革。

  “网约车的发展对倒逼出租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未来网约车单纯靠补贴吸引乘客和司机的模式肯定难以为继,而出租车企业管理转型也势在必行。”罗钦说。

  “在一个正常竞争的市场中,出租车和网约车不应该是对立的,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老业态之间的互利共赢。”罗钦认为,出租车和网约车各有优势,比如出租车车辆专用、司机专职、技能娴熟、经验丰富且服务更稳定,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义务性;而网约车则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极大地创新了出行服务领域的商业模式,带来了高效的运输供给匹配和定制化的用户体验,双方的互补性大于冲突性。

  “两者的融合应该是基于差异化服务的融合。技术、服务、资源、管理等方面都可以成为融合发展的方向。”罗钦举例,比如,将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都纳入网络订单一体化推送平台,根据乘客对车型、候车时间、服务质量、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偏好,实现用户自主选择导向的约车模式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最优派单策略。

  他还建议,出租车公司可以利用其人力资源优势为网约车司机培训或开展专门的网约车业务板块等。

  无论出租车还是网约车,谁能让出行更便捷更低价,谁就能抢占市场。唐师傅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出租车能在这一轮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他去年才和出租车公司签订了5年协议。“实在做不下去再走。”去做什么?唐师傅也不知道。

  (晶报)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