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不断创新 福建探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2016年08月17日 16:50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14年,福建省政府出台《“河长制”实施方案》,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形成“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齐抓共管”机制,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等省领导也担任几条主要河流的“河长”。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桂湖溪流域曾经溪水黑臭,经过整治,水质从劣V类上升到Ⅲ类。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如今站在桂湖溪畔,看得见青山,望得见清水,再次找到了美丽的乡愁。

  桂湖溪的变化只是福建省治水效果的一个小细节。日前,省政府出台《福建省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今后村前的垃圾河、牛奶溪有望变得像桂湖溪一样秀色可餐;上半年,福建省再次交出“环境质量总体优良”的成绩单,上半年环保领域完成投资42.47亿元,不折不扣的绿色福利相继落地。只要是为民办实事,有1%的可能,就要做100%的努力。福建省正是用100%的努力,奏响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最强音,用实际行动诠释不忘初心,不断创新的内涵。

  什么是初心?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守住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这是初心。

  为百姓谋取绿色福利,不回避问题,敢担当,有作为。这是初心。

  多年来,福建省正是秉着这份初心,在环境质量高位运行的基础上,仍不断自加压力,增强忧患意识,补齐短板,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向纵深推进。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且行且珍惜。

  改善环境质量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必须靠真抓实干,查找问题,精准施策,福建省环境治理打出漂亮组合拳。

  全面取缔“十小”企业,加强对造纸、印染、皮革、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清洁化改造和监管。为倒逼企业依法治污减排,福建省针对造纸行业出台更严格的行业排污标准;运用市场机制出台福建省煤电环保电价政策,考核要求比国家标准严一倍,促进清洁发电;越来越多制造业生产开始采用清洁能源,石狮印染行业全面告别“烟囱时代”。通过一整套污染减排政策“组合拳”,福建省实现“GDP年年增,COD年年降”。

  几年来,福建省攻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行“史上最严厉”的“禁养风暴”。2014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六条措施的通知》。2016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被列入省政府“立项挂牌办理”和“三大环境污染专项整治”项目。为确保全面完成禁养区及可养区内存栏250头以下不达标养猪场户关闭拆除任务,开启了“划片包干、定人定岗、定位定责”的网格化监管模式。截至目前,全省已投入补偿资金14.57亿元,关闭拆除7.55万家,削减存栏生猪628.2万头。今年初以来,完成2092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存栏250头以上)标准化改造。

  闽侯县上街榕桥村与联心村一带,原本山清水秀,被称为福州西大门的“后花园”。近年来冒出10多家养猪场后,粪便直排,溪水变黑,恶臭阵阵,群众反映强烈。为此,闽侯县组织大型拆除执法行动18场,出动执法人员5300多人(次),对违建猪场,发现一家拆除一家。如今,小目溪的水质检测已经达标,百姓拍手称快。

  上半年,福建省Ⅰ~Ⅱ类优质水占比47.6%,比上年同期提高21.7个百分点。119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96.6%,均达到并优于国家要求。

  如何创新?

  不忘初心,并非停留在过去,而是要继续前进。在良好环境质量的基础上,持续向好的空间已经很小、难度加大,福建环境保护面临不小的挑战。面对新形势,不能没主意,少点子,不能按部就班,不能照搬照抄其他省市,不能守着旧观念,唯有创新,敢于先行,才能探索出适合福建省情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全国率先实行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倒逼地方党委政府履行环保责任,抓住污染治理的牛鼻子。在《2016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指标》中,绿色发展评估作为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首要责任。责任单位涉及省发改委、经信委、林业厅等十几个部门,大环保的格局正在悄然搭建。为激励各地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对环境质量、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超额完成任务的,实行加分制。

  率先在全国建立季度督察通报制度,把各设区市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纳入省政府季度经济分析会3项主要议程之一,进行通报督察、跟踪督办。

  率先在全国出台环保督察实施方案。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福建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方案(试行)》,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在全国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制定“十三五”水质目标清单,编制各设区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

  为了杜绝一些地方和企业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打擦边球、躲猫猫的情况,福建省于2014年9月划定了全省生态功能红线并建立了全省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联席会商制度和定期调度通报机制。

  顶层设计得好,不仅让各地敢放开手脚干好环保,也激励了地方在创新机制体制上跃跃欲试。厦门市率先探索,对症下药,在“生态优先、底线思维”导引下,从龙头做起,实施“多规合一”,厦门城市建设用地压缩了8.3%,全市近六成面积被纳入生态控制区。

  坚持用绿色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对一些整治无望的企业和项目,坚决予以关停并转,腾出更多的环境空间给新上的绿色项目,打造产业升级版。

  泉州市通过赛水质,发挥资金、项目的四两拨千斤作用,从鼓励和倒逼两个方面入手,吸引各县区投入资金3.32亿元共同参与小流域治理。

  上半年,全省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5.4万辆,占年度任务的67.5%,“福建蓝”刷爆朋友圈。漳州市南靖县力斩“黑尾巴”,明确以乡镇为主体的淘汰工作机制,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将职责分工细化到点、落实到人,形成以上率下、职责分明的良好局面。干部带头,以情感人,靠前服务,为黄标车淘汰工作开通“绿色通道”,提前半年完成年度任务。

  排污权交易总额累计已达2.67亿元。累计收回、否决、压缩银行贷款近15亿元,有效推动了企业自律。接下来,福建省将在全省工业排污企业全面推行排污权交易。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等工作。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锁定福建省,得益于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率先一步。生态福建再出发,将展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具体探索。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