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保税区成为辽宁自贸区建设主战场

2016年09月08日 11:08   来源:半岛晨报   

  来自大连保税区此前公开资料显示,保税区与自贸区的渊源要追溯到20多年前,因为保税区从设计之初,就是自由贸易区的“最初版”。这从保税区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一些深意,国际上的保税区英文为Bonded Area,意为“有担保的,存入保税仓库的区域”,而中国保税区的英文为Free Trade Zone,意为“实行自由贸易的区域”。

  1992年,大连保税区成立

  中国的保税区其实就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效仿国际上的自由贸易区而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所谓自由贸易区就是可以进行自由贸易的区域。广义上说,自由贸易区是设区国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通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手段而开辟的与其他地区隔离的特别经济区域,这一定义涵盖了自由贸易区、自由港、自由区、对外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各样的经济区域。

  1987年12月25日,深圳经济区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的方针,参考国外设立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在深圳沙头角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保税区,进行试验和探索。 1990年2月18日深圳特区又决定设立福田保税区,进一步积累经验。在取得初步效果后,中国的保税区数量开始不断增长,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现有各类保税区127家。

  1992年,大连保税区成立,并由此开启了类自贸区的各种先行先试。

  保税区成立当年市场交易额达到12.2亿

  大连保税区的成立恰逢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 1992年,大连保税区获批,面积只有1.25平方公里,大约只等于179个标准的足球场。从批准到验收,大连保税区只用了5个月,这也是国内同类区域建设时间最短的。

  作为我国开放的最高层次,保税区的特殊政策在于“免证、免税、保税”。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从境外进出保税区的货物处于自由状态,无需许可证、配额,不征关税及进出口环节税,在区内的设备、货物处于保税状态,可保留外汇现汇账户等,这些政策在国内非保税区是难以实现的。在功能上,保税区具有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和物流分拨等基本功能,使区内投资者可以与境外客户签订合同、开列信用证,可以从事国际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加工贸易,可以从事保税货物仓储、商品展示和货物分拨,可以同时开展三大功能所包含的所有业务。这也是其他特殊开放区域所无法与之相比的。

  特殊的功能政策使保税区的开放优势得以发挥。成立当年,大连保税区市场交易额就达到了12.2亿元,让人们看到了保税区的开放优势。随后,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辽宁大连出口加工区,面积为2.95平方公里,成为全国第一批15个出口加工区试点之一。

  由此,“自由贸易”的影子在大连保税区越发明显。

  保税区与自贸区区别

  保税区

  即境内关内、货物进出口须经海关监督

  保税区优势

  区内实行关税减免和其他税收优惠政策货物可以在保税区和境外之间自由出入,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免征许可证件,免于常规海关监管手续

  自贸园区

  即境内关外,货物进出口不受海关监管

  自贸园区优势

  一线敞开,境外货物可以不受海关监管自由进入自贸园区,自贸园区货物可以不受海关监管自由运出境外二线管住,货物由自由贸易区进入国内非自由贸易区或货物由国内非自由贸易区进入自由贸易区时,海关必须依据本国海关法规定征收相应税收

  先行先试成果在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层面体现

  先行先试1

  保税区已成功复制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

  昨日,保税区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提出,保税区作为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主战场,要在大连“三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据介绍,大连申办自贸试验区工作最早启动于大连保税区。 2013年7月,保税区管委会提交关于申办大连自贸试验区的请示。在随后的三年间,保税区按照省、市要求,边申办、边筹建、边复制成功经验,坚持深化改革、功能提升、贸易利便化三方面齐步推进,业已形成了承接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制度基础、产业基础和开放基础。

  在制度创新方面,保税区积极跟踪各自贸试验区发展动态,梳理“可复制推广清单”和“制度创新清单”,成功复制推广国务院关于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35条经验中的26项;在全市率先通过网上集成系统推进“建设工程并联审批”工作,审批时限较过去缩短了1/3;全区4128户企业完成“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和换照工作,占企业总数50.9%;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

  先行先试2

  成立区港联动试点成为自由贸易先行区

  三步走战略第一步 充分整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大连港的区位优势,深入实施区港联动发展,以区港联动试点——大连保税物流园区为核心,加快建设汽车物流园、油品物流园、矿石物流园、粮食物流园、物流装备园等专业物流园区,打造东北亚重要的国际物流港。第二步 逐步把保税政策覆盖到拥有40公里码头岸线的大孤山半岛港区,在各个港区和物流园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海关监管、区域功能、行政管理、发展地域、政策法规等五个方面的新突破,实质地推动“区港一体化”,建设保税港;第三步 按照“境内关外,适当放开;物流主导,综合配套;区港结合,协调发展;统一领导,属地管理”的目标模式,全面实施高度一体化运作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其成为自由贸易区的先行区。

  其实,早在2002年,大连保税区就以“三步走”战略早早瞄准自贸试验区进行先行先试,与大连港集团进行了密切的接触,逐渐形成了“区港联动发展”的共识——以实现区、港“规划建设一体、政策功能一体、管理服务一体、物流运作一体、经济利益一体”的“五个一体”为目标,由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的监管模式向“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不干预”的监管模式过渡,最终转型为符合国际监管惯例的自由贸易区。这种区港联动发展的模式与中央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加快辽宁沿海开发开放的一系列战略思路不谋而合。在中央和省、市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保税区将这种思路完善成为“三步走”战略。

  在随后的几年内,大连保税区坚持从单纯的政策功能区向政策功能与产业叠加的综合经济区和现代化新城区转型发展,引入并壮大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实施汽车城、物流城、生态城“三城联创”战略,为区域转型发展奠定实体产业基础。

  先行先试3

  转变政府职能缩短责权事项审批时限1/3

  至此,大连保税区在经历了特殊功能政策与实体产业叠加的重要调整后,抢抓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机遇,围绕“提升政策功能”做足文章,借鉴自贸试验区形成的经验做法,悄然开始了又一次追逐自贸试验区而转型升级的步伐。

  参照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要求,在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方面,保税区出台了权责清单,将权责事项由最初申报的3403项缩减到1083项,并在区政务公开网站公布;将权力清单中的“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奖励和其他行政权力”共419项全部纳入窗口受理,按“窗口受理、一次性补正、局内审核批准、窗口返件”的统一流程进行规范;在全市率先通过线上集成系统实现“建设工程并联审批”,通过采取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限时办结等措施,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监督制约,缩短审批时限1/3。此外,保税区正积极推进事中事后监管,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先行先试4

  开出全国首张“国际中转水产品原产地证明”

  在服务业发展和贸易便利化方面。保税区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毅都、恒浦二期全面收尾,首农冷链、祥翔二期开工建设;全国首张“国际中转水产品货物原产地证明”顺利签出,冷链流通瓶颈全面打通。出台《创建国家进口粮食示范港口实施方案》,不断夯实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产业内涵。把推进贸易便利化作为重要抓手,各口岸部门通力合作,围绕冷冻冷藏、原木运输、船舶信息、应急反恐等领域多维度开展“三互”大通关;启动特殊监管区“区间货物自行运输”试点,不断挖掘政策功能内在潜力。保税区与沈阳、长春、绥芬河3个特殊监管区全面建立“口岸直放对接”机制,实现了货物检验检疫“口岸零等待”。国际联运通道更加通畅,中欧国际班列通关改革顺利推进,今年上半年共发送集装箱2568标箱,同比大幅增长44%。

  在特殊监管区升级改造方面。今年上半年,保税区出口加工区A区道路维修、卡口升级全面展开,保税港区二期改造方案制定完成。保税物流园区入选国家首批示范物流园区。大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线下园区建设全面展开,已按照省政府实施方案启动规划设计,海关电商通关测试同步推进。保税区的核心作用越发突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据保税区一位主管领导介绍,大连保税区先行先试成果均在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层面体现,其成果从开始便适用于保税区内的所有企业,普惠制推行,而不会单独针对某几个企业进行“先行先试”。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陆瑶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