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开微店让家长犯难:买不买都相当纠结

2016年09月12日 17:02   来源:北京晚报   

  朋友圈中微商刷屏并不少见,对于朋友圈中的微商,不喜欢的就屏蔽不再提示内容。

  但是前不久,王欢(化名)朋友圈的微商刷屏却让她有些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刷屏的人是王欢孩子的幼儿园老师,在朋友圈中刷屏代购面膜等化妆品。

  买不买?在王欢心里画着大大的问号。买?这些商品自己明明不需要,不买?又担心得罪老师,对孩子不利。

  王欢的纠结在一些家长中同样出现,颇为纠结。

  9月1日,工商总局发布了《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表明,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应在显著位置标明“广告”,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转发广告也要符合规定,否则就要承担相应责任。

  如何应对朋友圈中的老师微商代购?又该如何管理这样的行为?

  幼教发广告很突然

  王欢的孩子在一家私立幼儿园上小班,在她眼中,孩子的老师平时对家长对孩子都很热情。

  家长常常主动要加老师的微信,以便及时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老师也没有拒绝,还说要不咱们建一个微信群,把家长拉进来,有什么信息和情况都发在群里。”

  王欢和老师互加好友,家长群也就这样建起来了。

  家长群建立后,大概半个月左右,一条代购信息突然出现在群里,王欢先是有些厌烦。再仔细一看,更多的是惊讶。“这条信息,不是家长发的,是老师自己发的。”

  代购的内容是面膜等化妆品,包括化妆品图片、效果介绍和本人使用心得。很快在朋友圈中,王欢也发现了这名老师发的代购信息。“发的频率不是很密集的那种,说是她自己亲戚做这个,她只是帮忙发发。不过,家长群交流的应该是孩子的情况,里面却有广告,还是老师自己发的,这个让人感觉到不舒服。”

  虽然隔几天才会出现一条广告,但是老师的生意也很不错。“是因老师与家长这种微妙的关系,让她代购的化妆品卖得不错。”王欢说,在家长群中,老师发出的代购信息,有时会有一些家长随即在群里公开夸赞产品效果。“老师呢,也加入了互动,发几个笑脸或者是图片表情,看的我都无语了。”

  在那些购买了商品的家长与老师互动时,王欢一直保持沉默。

  王欢私下与几个颇为熟悉的家长聊天时发现,绝大多数的家长对这种行为都很反感,但颇为无奈。“家长买的有多有少,有的买的整套的,有的就买个单件的。”

  王欢和一些家长对于老师发出的代购产品并不感兴趣,“这么多年,化妆品都是用固定的品牌,很少去更换。”

  买不买都相当纠结

  思来想去,王欢最后决定购买一个套盒,398元通过微信转给了老师。“我总觉得人家都买了就我不买的话,孩子该受气了。只能买一个意思一下。”拿到产品当天,王欢就把产品送给了亲戚。

  希希妈妈同样有这样的经历,加了幼儿园老师的微信,又进入了家长群。“学校的情况没说多少,有一天,老师突然在微信里向家长们做广告了,小孩儿的衣服鞋子学习用具一应俱全。”后来,朋友圈里也开始密集轰炸,一天发出三四条代购广告。“大到新款外衣、营养品,小到橡皮,都是老师的经营范围。”

  在希希妈妈眼中,密集出现在家长群和朋友圈中的代购信息,不像是广告,更像是“催购令”,催促着家长赶紧购买。“老师发的这些信息,家长能不买账吗?敢不买账吗?老师有家长这样一个群体,算是稳定的客户源了。老师还会不时地说,‘某某家长买了什么’,‘就只有几套了,不要错过机会’这样的话。”

  看到这样的信息,希希妈妈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无奈地购买了两件衣服,“买太小的东西,还不如不买,没准给人家老师再弄生气了。”

  希希妈妈的外甥女所在的幼儿园,有着类似的情况。

  几天前,希希妈妈在商城中给小外甥女买了一双鞋子,拿到鞋子后,妹妹告诉希希妈妈,前几天买过一双类似的鞋子。“我妹妹说这是幼儿园老师做的微商,在那里买的。店里几乎吃穿用什么都有,买老师卖的,对孩子总没有坏处。”

  在妹妹眼中,别的家长都买了,自己如果不买的话,就会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受到欺负或者冷落。孩子又很小,还需要照顾,自己就当给孩子买“保险”了。

  家长多数无奈不满

  希希妈妈与妹妹也常讨论老师开微商的事情,家长们对此虽然无奈,但却丝毫不影响购买热情。“其实,我自己认为,就算不买,老师也不会对你的孩子怎么样,也会一视同仁的,老师都有最起码的道德水准。但是我妹妹却不这么看。”调查中发现,许多家长都面临过类似的事情,大多数代购老师出现在幼儿园,还有少部分出现在小学。老师通过家长群、朋友圈向家长进行精准营销。

  一名家长表示,孩子的幼儿园老师也成为代购一族。“说有亲戚在韩国,可以从韩国代购包和衣服等。”老师经常在朋友圈里发代购内容,“迫于无奈,多数家长还是选择买。”

  对于老师在业余时间做微商,在受访家长中,多数家长表示反对。

  在一名家长看来,如果家长与老师间的关系变成了店家与顾客的关系,会让彼此间变得极其尴尬。老师也会因此占用精力,不能把关注点全落在孩子身上。

  “一点开朋友圈,十条里面有一半是代购广告,我都想在朋友圈征收广告费了。”一名家长说,对于其他人的广告,可以屏蔽,但是对于老师的代购广告,不仅不能屏蔽,还要十分关注。

  在多数家长看来,虽然心里反对,也极少有家长会将不满表现出来。“县官不如现管,孩子在老师手中,如果让老师发现我对她不满意,那我家孩子以后可怎么办啊?”

  多多妈妈最近发现,多多幼儿园老师发朋友圈的频率明显高了起来,而且全是国外的代购信息。“有亲戚去国外留学了,这名老师也顺便做代购。”多多妈妈一直假装看不到,但是感觉有些心里没底。“我觉得假装看不到或者点赞都不合适,很纠结要不要买点什么,可是确实没什么用处。从心理上还是比较难接受这个的。”

  老师微店该怎么办

  多多妈妈时常被朋友圈里各种莫名其妙的内容搞晕,朋友圈里除了各种微商外,还有各种拉票的、求转发的、广告软文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就慢慢“变味儿”了。

  9月1日,工商总局发布了《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表明,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应在显著位置标明“广告”,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转发广告也要符合规定,否则就要承担相应责任。

  北京京禧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洋认为,基于不同社会关系而产生的微商由于运行不规范,反而伤害了社会关系。这只是微商乱象之一。除此之外,由于监管尚属空白,微商的商品质量问题、售后问题以及个别操作是否接近传销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心理咨询师白璐认为,微信无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另一方面包罗万象的负面信息、垃圾信息也不可避免。利用微信平台获得了信息传播的权力,但自己又不需要这样的信息,那么别人拉他进一个陌生群就属把这种传播权力强加到自己身上,那么自己不受干扰的权益就受到了侵犯。“尤其是出现在老师与家长的群中,这样的强加更加让家长手足无措,陷入买与不买,买多少的尴尬之中。”

  刘洋表示,针对老师微商强加于家长的这一现象,老师是利用了教育权作为捆绑,侵犯了家长不受干扰的权益,应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仅靠道德是无法约束的。

  王欢的手机中,还会不时出现老师发出的代购广告,在购买了一次之后,她有些心安,也有些忐忑,“不知道别人买了多少,也不知道别人买了几次,这种心理也一直影响着我。老师开微商无可厚非,但是通过群和朋友圈向家长营销,就有点让人尴尬。”本报记者 赵喜斌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