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教授支志明:我最中意“中科院院士”这个称号

2016年09月23日 14:45   来源:新华网   曾涛

  他于香港出生、成长,业精于勤,获奖无数;1995年,38岁的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香港获此殊荣的第一人;2007年,他成为香港第一位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科学家;2013年,他获得英国皇家化学会百年大奖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就是香港大学化学系教授支志明。

  日前支志明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1957年,支志明出生于香港佐敦道的一个贫苦家庭。他们6个兄弟姐妹自懂事起,便要在家帮忙做手工活,赚钱贴补家用。

  中学时,支志明数次转学,就读的学校也非名校,他每次放学后就在自习室做功课,功课做完后就跑去书局打书钉。渐渐他发现自己爱看科学书籍,中三时支志明选读了理科。自中四开始,支志明改当补习教师,赚取学费和生活费。

  虽然生活艰难,但年年都取得奖学金的支志明,最后以优异成绩进入香港大学攻读化学,先后取得理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忆及少年生活,年近花甲的支志明表示:“那时候家里没有钱,只有发奋努力读书。”令他倍感心酸的是,为家庭含辛茹苦无私付出的母亲,如今已经过世。

  1980年,支志明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化学研究,1983年年中返港加入香港大学出任化学系讲师,并开展独立化学研究。1990年支志明被提升为教授,1992年成为讲座教授,是香港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讲座讲授。1995年,支志明被选为中科院院士时只有38岁,更成为香港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2007年2月27日,对于支志明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当日上午,他登上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以其“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项目,成为香港自1989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以来,首位获得一等奖的香港科学家。

  “做科研我觉得应该是你自己真的喜欢做,或者是你真的想解决一些科学上的问题,真的喜欢探索。其实有没有这些荣誉我都会继续做下去。”支志明对记者说。

  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后,他潜心于科研,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更加严格,希望能更多地做一些原创性、有影响力的科研,在学术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2013年,支志明又获得英国皇家化学会百年大奖,同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4年,支志明又获得了香港特区政府颁授的铜紫荆星章。

  鉴于支志明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海内外院校的众多邀请也纷至沓来,但支志明都婉拒了。他说,现在香港的科研条件正变得越来越好,自己不会离开香港。

  现任香港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的支志明,希望能为香港大学化学系筹集更多基金,使其成为世界一流的化学系。除了这些行政工作,支志明最主要的工作仍是科学研究。“除了基础研究外,自己开始关注比较多的是跨领域研究,如化学和材料、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关联研究等。”支志明说。

  当被问及在众多头衔中最喜欢哪一个时,支志明毫不犹豫地说:“我是中国人,我最中意‘中科院院士’这个称号。能够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而且是香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这是我人生的最大荣耀。”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