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资本新选择

2016年10月26日 04:54   来源:四川日报   

  2016中国(成都)“一带一路”资本创新论坛举行

  本报讯(记者 张彧希)10月25日,2016中国(成都)“一带一路”资本创新论坛召开。作为成都市举办的中国上市公司沙龙系列活动的首场论坛,政府部门负责人、全球财经领袖、著名经济学家、资本界精英等500余人受邀齐聚成都,以“‘一带一路’资本创新”为题,共商成都“内陆开放型高地”建设大计。“我认为四川并不是对外交流的洼地。”中国国家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阮宗泽说,“一带一路”完全颠覆了外界对四川的理解,成都已转身为开放创新、发展的国际门户。

  资本的嗅觉总是最灵敏。本次论坛的主论坛上,“一带一路”战略与资本新选择成为最热门的话题。

  向西开放,成都优势明显:有门类相对齐全的产业优势、有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与市场优势、有连接内陆腹地的区位优势、有迅速发展的区域交通物流枢纽优势……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原司长、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孔泾源话锋一转:“但这些优势如何有效利用?”

  首先是制造业。“不能简单复制沿海的加工贸易或者产业转移。”孔泾源建议,成都可以遵循从国际纵向分工到地区横向分工,从零配件到产业链、从加工贸易到一般贸易的思路。更为诱惑的是,一旦各种生产环节和零配件生产进入一个地区,它的集散中心必须来,金融资本也会跟过来。

  孔泾源同时建议,成都应围绕外部需求与产业互补,发展新兴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并实施竞合机制、风险应对机制等制度创新。“没有制度创新,通过产业政策刺激可能会出现短期繁荣,但是长期来说没有竞争力。”

  资本新选择,与会专家还提出更多选项:利用地域人文特色及相关产业优势发展跨区、跨境的医疗卫生、科技教育、文化娱乐、体育赛事、风情旅游、国际会展等各类服务业。“比如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高端的医疗服务中心,整个西亚、东亚都可以来这里看病。”孔泾源说。

  面对“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金融机构不仅可以助力“引进来”,还可以助推“走出去”。但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认为,成都金融机构现有的这一点资金远远不够,“真正的成功在于创新机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融资,或者吸引国际上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进来混合贷款。”

  中国电建水电七局执行董事、总经理申茂夏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经验,“要与合作伙伴结成战略联盟,以‘联合舰队’的方式‘编队出海’,在‘一带一路’沿线紧密合作。通过优势互补互相创造机会,带动产品、管理、技术和设计标准创新,也增强自身的竞争发展能力。”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