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启中国经济发展新实践

2016年12月16日 14:33   来源:人民网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

  2016,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也是攻坚之年。一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抓住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6.7%,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7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至52.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2%,新增城镇就业1067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经济发展已经展现许多新亮点,凸显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作用,推动着中国经济持续向好。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往远处看,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2016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一定要切实抓好。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虽然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理解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准确把握基本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

  由此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绝非西方供给派翻版 中国特色彰显中国力量

  权威人士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从全球看,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结构性改革才是走出眼前困境的根本之策,但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西方国家多党执政的痼疾,没几个政治家敢于真正付诸行动,结果是“心想”而“事不成”。我们有制度优势,一定要形成共识、狠下决心,马不停蹄向前走,千方百计抓落实,扎实作为见成效。

  从世界经济的坐标系中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绝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相反,中国以其较早的认识、较大的回旋余地、较强的体制优势等正成为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引领者。

  可以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简单复制供给学派的“供给管理”,而是希望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行,其实质是“全面深化改革”在要素领域的延续和聚焦。

  改革非一日之功 破字当头迎难而上

  “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是新一轮改革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调研时强调,“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根本要激发动力、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

  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决心的重要检验。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只要看准了的改革,就要一抓到底,务求必胜。

  “五大任务”,个个指向多年经济发展“沉疴”,项项关涉利益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绝非一日之功,正因其推进难度大,更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定力。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必然会带来一些冲击,而且这些冲击很可能会从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领域。我国处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出现明显分化,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能皆大欢喜,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适当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正如“权威人士”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窗口期,但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今天不以“壮士断腕”的改革促发展,明天就可能面临更大的痛苦。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减乘除并用。瞄准过剩产能做减法,“减”出新空间。瞄准短板做加法,“加”出新希望。瞄准创新做乘法,“乘”出新动能。瞄准放活做除法,“除”出新活力。这既需要决心,也需要咬定青山的努力、实实在在的政策。

  静水深流久久为功 改革攻坚初见实效

  一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正式提出,到思路逐渐清晰、方案相继出台,到各部门各地区强化认识、加快推进,初见成效。

  目标明确去产能。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首当其冲的就是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炭与钢铁行业。截至目前,钢铁4500万吨全年去产能目标任务,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全年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

  精准施策去库存。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积累的问题日渐突出,供应结构与需求不匹配造成库存大量积压,城市分化严重成为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国家从供应端发力,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到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9095万平方米,比10月末减少427万平方米,已经连续9个月减少。

  守牢底线去杠杆。去杠杆关键在企业,难点也在企业。历经一年稳妥有序的改革,10月末,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已有10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签署市场化债转股协议,总金额达1600亿元。

  狠下决心降成本。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在不少领域仍面临着较高成本压力,多数企业反映“制度性交易成本高”、“融资成本高”、“税费负担重”等问题显著存在。着眼于此,中央把降成本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并提出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85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17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71%,比上年同期提高0.25个百分点。

  精准发力补短板。今年以来,我国多省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具体行动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到10月底,46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迁入新居,今年计划新开工的20项重大水利工程全面开工,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破题。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七次会议上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是落实改革任务的攻坚期,抓谋划、抓统筹、抓落实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开局良好,后程可期。一年来的实践表明,供给侧的改革举措,让中国经济筋骨越来越强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明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将满载期许扬帆远航。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