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戈壁沙漠中的医疗新体验:“医院”背肩上 服务在身边

2016年12月22日 14: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尚虹波

内蒙古戈壁沙漠中的医疗新体验:“医院”背肩上服务在身边

  图为标准化医用携行背包。 尚虹波 摄

图为巴润别立镇中心卫生院医生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尚虹波 摄

图为巴润别立镇中心卫生院医生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尚虹波 摄

  中新网阿拉善12月22日电 题:内蒙古戈壁沙漠中的医疗新体验:“医院”背肩上服务在身边

  作者尚虹波

  冬季的腾格里沙漠,蓝天与黄沙交织成色彩明艳的风景画,住在“画”里的牧民图布萨那拉一家迎来了最受欢迎的客人——阿拉善盟阿左旗巴润别立镇中心卫生院的院长和医生们。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贯穿其全境。这里总人口约24万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全盟只有4家旗区综合医院、3家民族医院。受自然环境、道路交通等条件制约,当地农牧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大多需要医生上门来提供。

  图布萨那拉今年55岁,住在距离巴润别立镇中心卫生院30公里的科泊那木格嘎查。由于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他成为该镇中心卫生院的重点看护人员。

  上门的医生与图布萨那拉简单寒暄后,便从随身背着的迷彩背包里拿出体重仪、数字化多参数健康一体机为他量体重、测血压血糖、查看心律。检查数据同步传输到阿拉善盟卫生计生系统的居民健康档案里。

  “别小看这套随身设备,它可是我们的‘流动卫生院’。”巴润别立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图布吉日嘎拉说。

  原来,医生的随身背包名叫“标准化医用携行背包”,是按照军用野战急救包标准定制而成,装有简易呼吸器等37种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器械。

  “有了设备,再针对性地带些药物,农牧民的慢性病就能及时诊疗。”图布吉日嘎拉说。

  图布萨那拉笑言:“现在看病太方便了,不像前几年,家里没药,村里没医生,去镇上又太远,小病拖成了大病。”

  记者从阿拉善盟卫生计生委了解到,将卫生院“打包”的模式始于2012年,而“背着医院”上门为农牧民服务的主力就是乡镇苏木中心卫生院及嘎查村农村卫生室的医生们。

  “这里自然环境差、人口规模小、病源种类少,但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所以要想办法让医疗资源流动起来。”阿拉善盟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朱有存如是说。

  2012年至2016年间,阿拉善盟建设了39所标准化苏木镇卫生院、53个标准化嘎查村卫生室,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嘎查村由苏木镇卫生院流动覆盖;投资544万元为全盟9068户偏远农牧户配备家庭健康小药箱。

  在此基础上,一套“固定+流动”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在实践中确立。“固定”是指旗县、乡镇、嘎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日常服务工作,而“流动”则是以标准化医用携带背包、数字化多参数健康一体机等设施设备为载体的灵活性医疗卫生服务。

  “流动的目的就是扩大医疗服务半径,让更多人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务。”朱有存说。

  而在解决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同时,当地也着力解决城乡医疗急救的可及性问题。以一起交通事故为例,如果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伤者可以很快被120急救车送到医院。但在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88人的阿拉善盟,如何将伤者在最短时间内运送到最近的医疗机构才是重点。

  为此,阿拉善盟又开始着力打造120急救转诊网络,将旗县综合医院、乡镇苏木卫生院和嘎查村卫生室全部纳入120信息化指挥调度系统,确保急症患者或突发事故伤者在最快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