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共享城市国际化的民生红利

2016年12月28日 10:55   来源:深圳特区报   

  民之所望,城之所向,一座城市的国际化离不开民生的考量,细细梳理这一整年深圳的“国际范儿”,便可发现越来越多惠及民生的项目都散发着“国际化”带来的新气息,正如“共享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深圳这座全力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的“创新之城”,也在不断提升集聚全球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配置能力,让更多市民共享城市国际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城市特质契合教育“国际化”愿景

  历经3年多筹备,深圳市政府、天津大学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于12月2日共同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三方在深圳共建“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设立通讯、自动控制、微电子、光电、软件等学科,实施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历教育,并将与深圳本土企业建立产学研国际联盟,寻求世界前沿科技问题的解决方案。

  而不到一个月前,《教育部关于批准正式设立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函》正式公布,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由此成为中国第一所引进俄罗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俄合作大学。该校明年开始面向全球招生,首批设置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俄语课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充分考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需求,既服务于未来学生就业,又契合深圳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的城市战略。

  记者从市外办最新获悉,深圳与友城纽伦堡两市政府及纽伦堡地区工商会已就职业教育合作签署协议,共建“深圳与纽伦堡地区工商会职业培训合作项目-德国驻外商会示范院校”,依托德国完善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引进其职业教育标准并结合深圳实际,开设职业教育和再培训课程结业的认证,推动深圳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

  不论是全球知名的莫斯科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抑或是纽伦堡工商会,他们缘何将橄榄枝抛向深圳?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深圳城市的包容性和多元化恰恰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一大要素。”正如佐治亚理工学院彼德森校长所言:只要是知识精英,就应给予公平的机遇,这就是教育“国际化”,而深圳也正是这样拥有公平成长与创新创业氛围的城市,这与佐治亚理工的全球化发展愿景不谋而合。

  “科技创新”的城市标签也为深圳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提供了独特的优势与机遇。“教育只有基于基础科学知识,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只有面向现代化,才能不断发现新的科学知识、建立新的科学方向。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正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努力。”萨多夫尼奇校长如是说。

  选择深圳作为合作伙伴,海外高校和工商会正是看重了众多科技创新企业云集于此,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的优势,以及全球工商界的密切合作关系在深圳实现产学研三方共赢的目标。

  教育国际化为深圳学生提供了更多新选择,创造了全球化学习的经历。据悉,佐治亚理工学院54%的本科生在毕业前都有海外学习或实习的经历,足迹遍布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位于亚特兰大的17个世界500强企业在主校区附近与学院共同建立17个校企联合创新中心,未来“深圳学院”的学生不仅可以享受与亚特兰大本部学生同等的国际交流机会,也可选择去本部参与投入到创新中心的研发项目并获得全美知名公司的实习机会。

  国际化医疗中心已具雏形

  11月1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努力实现人群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突出改革创新、国际化的要求,加快建设国际化医疗中心,让市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今年以来,深圳人已经有了世界名医诺奖得主在家门口接诊的体验。 因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独特功效而获得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巴里·马歇尔教授,带领其团队在深圳建立了“马歇尔胃肠镜疾病国际诊疗中心”,并于今年4月17日正式落户大鹏新区葵涌人民医院。马歇尔教授每年坐诊四次,每次一周,而此前,马歇尔教授带领的新型疫苗研发团队已经落户大鹏国际生命科学园,该项目处于收集数据的科研阶段,后续将通过大数据收集、细菌培养、药敏测试和基因测试,联合澳大利亚西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实验室等平台的力量加快推进研究成果,为深圳及更多中国患者带来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不出深圳即能享受到国际一流水准的神经学科医疗服务,这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期待。由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终身荣誉主席玛吉德·萨米教授组建团队建设运营的中德合作运营萨米国际医疗中心(深圳)近日启动全球招聘,广纳英才,在世界范围内招聘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尝试把组建科室人才梯队的任务交给学科带头人,在部分学科尝试引进两位专家形成AB角,由A负责临床B负责科研,力争临床科研齐头并进。根据相关协议,该医疗中心计划于2017年正式运营,属于深圳直属非营利性公立医院,优先满足深圳市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引进海外顶尖医疗团队是深圳推进国际化城市的重点项目之一,市外办积极推动马歇尔和萨米团队与相关部门有效对接,同时报请市政府同意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授予萨米教授“深圳市荣誉市民”称号,以此激励更多海外有识之士成为深圳对外交流的友好使者,并为深圳的创新发展集聚全球智慧。目前,已有12个海外顶尖团队通过“三名工程”被引进深圳,一批国际前沿医学技术落户深圳,包括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大学医学院和德克萨斯医学中心在内的多个世界先进的医学机构正在与深圳洽谈在深建立国际医疗中心的事宜。

  为深企“国际化”打开更多交流之门

  融入全球化就必须调到“世界语言”的频道,以国际通行规则与世界交流。深圳正致力于建设“国际化金融创新中心”,如何让金融服务体系更加符合国际标准?

  11月底,由深圳市外办、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及深圳市翻译协会共同起草制定的《深圳市金融业英语语言服务指引》(简称《指引》)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内金融行业英语语言服务标准领域的空白,成为深圳金融行业英语服务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记者观察到,该《指引》包括适用范围、服务环境、服务功能、从业人员要求,并对信息公示、场所标识、咨询引导、国际结算的英语服务规范提供了具体的指引,并根据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了详细的规范性用语附录。

  在前期调研和后期编制过程中,市外办与深圳银监局、深圳保监局、深圳证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以及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中信证券深圳总部等主要涉外业务金融企业反复沟通研究推敲并召开专家评审会,确保指引内容的全面准确及实用性。

  英语作为全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一门语言,不仅是沟通与服务的工具,对于渴望“拥抱世界”的人来说,更是一个可以撬动梦想的支点。市外办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为渴望融入全球化的深圳人提供了走向世界的多元化舞台。

  11月8日,“让世界听你说”——2016深圳市民讲外语英语大赛总决赛暨风尚颁奖礼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英语脱口秀,来自深圳文化、信息、科技、医疗、教育等企业的选手生动讲述了他们与深圳如何一同迈向国际化的鲜活故事,三名选手最终胜出成为“英语之星”。而明年,获胜者将由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推出的“国际菁英交流计划”资助参与全免费的迪拜DBI项目实习之旅,通过商业实习、管理培训和文化理解等多元化的实习内容了解中东经商之道。

  小小英语角,浓浓国际味,小舞台亦有大作为。深圳市外办今年将英语角平台的重点放在企业英语角的建设上,与华为、中广核、富士康、万科等公司合作,根据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的实际需求制定了个性化英语角建设方案,提升员工的对外交流能力。(孙锦)

  我看国际化

  深圳的国际化及其经济增长取决于其对创新的持续关注,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更好地建设创新框架或是创新生态,这必须是一种“有用的创新”,即具备在全球市场开展合作和参与竞争的能力。而大学在为推动城市国际化培养下一代发明家和企业家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创意并非发明,发明并非产品,产品并非企业。大学的使命是创新,将创意转化为应用,改善人类生活的过程,也就是创意加发明再加上应用。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院长巴德·彼德森

  一座城市之所以为世人认可一定有改善人类生活的不凡之举,并在解决世界关切问题的十字路口找到正确的方向,这不只是单纯的科学研究,一定是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的研发。生命健康为全球所关注,幽门螺杆菌疫苗成功产业化将大大改善人类消化系统疾病和传染性疾病,这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在深圳研发、生产幽门螺杆菌疫苗并走向世界,这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富有深远意义。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

  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是不会忘怀的,一个是母亲的面孔,一个是城市的面孔。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烙印,深圳和迪拜一样都是现代化城市化的奇迹,而深圳企业在海外拓展全球市场的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通过企业开展民间交流合作推动城际往来,则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最为有效的渠道。

  ——阿联酋猎鹰国际迪拜DBI项目总监詹姆斯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