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当从公共服务开始

2017年01月10日 17:17   来源:光明日报   

  据媒体报道,京冀医保直接结算服务协议签约仪式近日在河北燕达医院举行,燕达医院同时开通全国首家异地结算系统。北京与河北在全国率先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对于就医异地结算,各界呼吁已久。相关报道显示,2017年将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上半年要实现所有省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对接。现在,北京、河北先行一步,实现了异地直接结算,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效应。

  跨省异地结算直接影响的人口数量,在就医人员中的比例可能不是特别大,但这些群体往往是最需要医保政策关照的。因为有强烈异地就医需求的,要么是患有重大疾病需要去大城市治疗的群众,要么是异地养老的老年人。过去,跨区域报销障碍的存在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实现异地结算,既能减少他们的奔波之苦,也能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异地结算的意义可能更为重大。京津冀一体化推进多年,进度并不令人满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就医、养老等层面的政策障碍。之前有媒体报道,北京有些老人在河北燕郊等地养老,但定期要回北京定点医院看病或者买药,本来去郊区养老就是为了躲避拥堵等“大城市病”、尽可能节约生活成本,结果为了看病还是要劳心费力。如果能解决就医的后顾之忧,更多老人才可能异地养老,给自己、给城市“减负”。

  京津冀一体化,首先要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近些年,为了给北京“减负”,一些企业或者工厂被搬到周边省市,但搬厂容易,让员工真正疏解出去并不容易。如果去周边省市之后,老人看病、孩子上学这些现实问题不解决,即便工作迁移了,家还是会留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分离会引发更多问题。就此而言,就医异地结算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不仅在于医改层面,对区域一体化进程也是实质性的推动。

  当然,正如专家所言,医保异地结算表面看是联网的问题,但本质上看是政策差异,是不同地区保障能力的差距。以京津冀一体化为例,如果说保险结算只是浅层的问题,那真正核心的问题是医疗资源等各类公共服务之间的巨大地区差距。

  一个地方有多少好医院,医保报销的比例是多少,都会影响病人的选择。如果河北或者天津医院的就医质量没有提升,那异地结算的最大效果可能不是缓解北京的压力,而是增加北京的吸引力:北京的不愿出去,周边地区的民众来北京看病更加方便,结果可能是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变得更大,而周边省市更为“贫血”。

  由此可见,改革越进入深水区,越靠近实质问题。就当下异地就医结算的开通而言,未来仍需进一步向深水区推进,缩小公共服务的差距。以京津冀一体化来说,国家层面有必要通过转移支付等统筹手段,加大相对落后地区的公共资源投入,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也有责任通过援助等手段,提升相对落后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当一体化真正实现,所有地区都将从中受益。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