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通过 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

2017年01月19日 09:05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1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推动稳定和扩大就业打造高素质劳动者队伍。

  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要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新动能培育带动就业,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帮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就业创业服务,建设更多有利供求对接、人才流动、便利就业的信息平台,提高人力资源市场透明度和匹配效率。

  同时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增强吸纳就业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都阳认为,经济增速换挡时期,较为突出的挑战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结构性失业,在我国整体就业岗位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只要应对得当,就能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安置工作。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第三产业总产值占GDP总量已经超过50%,在吸纳就业方面,第三产业非常重要。

  发展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

  会议指出,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带动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催生适应多样化需求的新业态,释放吸纳就业潜力。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和完善用工、社保等制度,扶持灵活就业等新形态。加快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衰退地区等脱困振兴,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增强吸纳就业能力。

  目前,多省份已陆续公布2017年新增就业目标,如云南省目标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以上、安徽目标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贵州目标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

  而在各地的就业政策中,创造新业态成为重心之一。

  云南将通过实施“云岭全民创业计划”、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做强人力资源产业等重点工作加大就业岗位供给。在安徽,则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引得新业态“凤凰”来:安徽将创建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研发机构,并培育小微企业创业基地30个。

  而从多省份的实践来看,第三产业对吸纳就业贡献巨大。

  “中国第三产业总产值占GDP总量已经超过50%,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中国第三产业不仅在总量上有显著的上升空间,在结构上也有着巨大的调整空间。”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吸纳就业方面,第三产业非常重要。”

  提高人力资源市场匹配效率

  会议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就业创业服务,建设更多有利供求对接、人才流动、便利就业的信息平台,提高人力资源市场透明度和匹配效率。制定实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加快推进工学一体、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训模式,健全劳动者素质提升长效机制,满足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

  “加强劳动力培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既能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也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都阳认为,应深化培训体系、教育体系改革,把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

  当前,多地已着手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效率改革,促进创业就业。

  四川省开展了“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通过多渠道搭建校内外资源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进一步提升人岗匹配效率,并推进地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网与高校校园网、四川公共招聘网、四川人才网互联互通和岗位跨区域共享。

  事实上,人力资源本身已经成为一个产值近万亿元的行业。人力资源服务本身已成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据人社部人力资源市场司相关负责人此前对媒体透露,“十二五”期间,全行业营业总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16年行业规模达到9680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有为表示,“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部分地区、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造成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是扩大就业、促进创业的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