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政协委员吁组工匠国际队 打造“浙江制造”金名片

2017年01月19日 10: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方堃 徐小勇

  中新网杭州1月19日电 (方堃 徐小勇)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写入中国政府的政府工作报告。此后,这个关乎中国制造如何转型升级的关键词受到热捧,成为企业寻找未来发展路径的新标准。正在杭州举行的浙江“两会”上,与会政协委员纷纷就如何提升“工匠精神”,擦亮“浙江制造”金名片出谋划策。

  3年前,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处处长王青所在的浙江省政协科学技术界一组一份关于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的提案,引起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视。

  据王青介绍,自2014年起,浙江率先在中国构建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的“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制度体系,以“高标准+严认证”为路径,引领浙江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经过3年努力,目前浙江已有44家企业获得77张“浙江制造”认证证书,其中国际合作证书16张,已制定的165个“浙江制造”产品标准,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6年5月,浙江省政府召开了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专题会,提出要大力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提高浙江制造的有效供给能力,力图将“浙江制造”打造成中国制造的新标杆和浙江经济的金名片。

  在浙江省政协委员、宁波欧琳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徐剑光看来,“浙江制造”的背景是浙江省实体制造业从产业模式到组织机制的创新和变革。浙企已先行“快跑”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消费者去日本、欧洲扫货,百年企业屈指可数的尴尬现状,以及实体企业在是走资本化赚快钱还是继续潜心产品品质与工艺提升之间的矛盾,仍困扰着实体企业,成为推进“浙江制造”的最大“心坎”。

  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表示,要注重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发扬工匠精神,重视工匠制度建设。谭建荣表示,品牌建设关键在人,一线工人要有工匠精神,对品牌建设每个环节实施精工细作。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商会副会长、罗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盛静生40年来精耕服装产业,清楚地知道好工匠对于一家制造型企业的重要性,为此他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完善的工匠培养制度,不定期送技术员到国内外参加培训,开拓视野。为了让技术员们能够安心工作,罗蒙向百余位技术员每人赠送了一套房子。

  “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对技术工匠,尤其是具备质量与标准化素养的高水平工匠的需求十分旺盛。”王青通过深入调研后发现,长期以来,受多重因素制约,浙江的技术工匠整体上仍存在与产业需求的结合度较低、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无法满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打造先进制造强省的要求。

  为此,王青建议,通过建立优秀工匠奖掖制度等方式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作用的基础上,优化优秀工匠教育方式,培养更多高水平技术工匠,为做强“浙江制造”品牌,加快推动浙江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盛静生、徐剑光等企业家的观点与王青不谋而合。他们认为“工匠精神”作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义,应作为一项产业战略和系统性工程去布局推动。

  “洋工匠要引,本土工匠要养”。徐剑光建议,浙江省委、省政府应从全省产业经济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推进重点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进行新的、系统性的梳理,加快“新工匠精神”的落地,给企业、资本以清晰的导向。特别是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确立“新工匠精神”对于产业升级的战略意义和时代内涵,加大宣传和培育企业家群体的“工匠精神”,制定和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和指导企业“外引内养”、“校企联动”,进行系统化的职业技工培训和工匠梯队建设。同时,政府还要布局“新工匠精神”,制定“工匠计划”实施线路图,打造浙江制造“工匠品牌”。(完)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