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区设立两周年——中心商务片区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2017年05月08日 16:23   来源:政府网站   

  4月21日,天津自贸区设立两周年。站在两周年的节点回顾发展成就和经验,以持续制度创新、突出产业升级、推动协同发展为核心,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探索了新途径、累积了新经验。

  围绕着改革、开放、创新这些关键词,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心商务区两年来做了哪些事?

  经济发展最快

  市场主体增量占天津自贸区近半

  2015年和2016年两年,中心商务片区经济总量实现连续翻番。2016年,中心商务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8亿元,同比增长99.7%,较自贸区挂牌前增长263%,比上年净增137.59亿元,分别占天津市增量的10.2%和新区增量的18.8%。财政总收入90.69亿元,同比增长74.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25.2%,较挂牌前增长100%。成为天津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区之一。

  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中心商务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3万家,占到了天津自贸区增量的45.7%。注册资本金3801.3亿元,注册金额5000万以上企业1513家,其中外资企业269家。初步形成了创新金融、科技互联网、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商三大特色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呈现出层级高、体量大、业态新、影响深的特点。

  政府革自己的命

  改革“微”创新带出市场大感受

  加大开放力度,以开放倒逼改革是自贸试验区的重点任务。两年来,中心商务区以市场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倒推自身改革,在体制、机制上的一系列改革和微创新成为全国首创,甚至成为全国范本。

  围绕“让企业少跑腿”,中心商务区七大改革首创带出市场营商环境大感受。“互联网+政务”退出“双创通”企业服务网络平台,涵盖行政审批所有事项的8+X项服务,企业通过手机或电脑,可实现随时随地办事;借鉴“医指通”,推出天津首个商事登记预约预审系统,企业到大厅办事,提前网上“挂号”不排队;全国首创民非养老、培训机构审批的“多项合一”,一次受理、一次办结;全国首创“税务综合一窗”,实现“一人一机一窗”,企业办税不用自行区分国地税;联审标准化升级,信息一次录入、改填空题为选择题、后台多次共享,效率提高;针对双创企业,推出“office+”临时办公及平台服务、落实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制度创新等,率先突破了微创企业开具税票难、市场退出难等长期制约创业者的瓶颈问题;在全国率先推行“主题业务审批”模式,实现“一次告知、通览通办”。

  创新举措,带来的是更国际化的投资贸易规则、更标准化的政府服务、更便利化的口岸通关、更市场化的营商环境,这些都让中心商务区成为天津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

  启动系统协同模式

  打造京津冀重要微中心

  中心商务区紧紧围绕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全面对接北京总部、金融、科技、人才等资源,探索打造京津冀总部集聚区。推动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落户中心商务片区,与驻京央企在跨境并购、混合所有制改革、产融结合等领域开展合作,发起设立京津冀众创联盟、京津冀跨境电商联盟,打造合作共享自贸成果的区域协同模式。

  据了解,在中心商务区近三年新增的市场主体中,有近30%的企业来自北京,其中不乏诸多央企和国内500强民企。在今年一季度招商落户的企业中,更是有近4成来自北京。

  通过率先探索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改革创新突破口,中心商务区已先后吸引超过40家央企开展了120余个创新型金融项目,投资规模超过600亿元。仅2016年,就有中国人保集团、中船重工集团、中国华融集团三家央企在中心商务区落地二级总部;国新商业保理、中车招银股权投资基金、保利商业保理、光大一号投资中心、中远海运光华等17家央企落户三级机构项目。通过加强与“民企500强”企业的沟通,海航集团设立19家创新型金融机构,中国泛海集团设立3家投资机构,中国设立5家投资机构……中心商务区已营造出“国民共进”的发展局面。

  此外,中国银监会所属的中国金融租赁协会、中国保监会所属的全国保险中介协会、中国人民银行所属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大数据中心先后落户并实际办公。

  金融创新成顶梁柱

  初步打造北方金融“出海口”

  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创新是一场与滨海新区金融创新改革联动的攻坚战,金融创新也是天津自贸区赋予中心商务区的核心任务。

  两年来,中心商务区金融业支柱作用凸显,聚集金融及类金融机构1100家,涵盖了几乎所有金融细分业态,合计注册资本金超过2600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超过2万亿元。在这里发生了天津近90%的创新金融业态。今年年初,中心商务区又获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区,在央企创新型金融业务、私募基金与大资管、跨境投融资、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积累了一批创新型操作案例。

  与在京央企展开全面合作方面,已有超过40家央企在中心商务片区落地了120余个创新型金融项目,投资规模超过600亿元,与中船、中车等多家央企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在推动大资管创新方面,募集资金规模超千亿,跨境并购、境外投资、资产证券化、持股平台等方面形成一批典型业务案例。如完成全国第一单新三板反向并购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百合网收购世纪佳缘、设立首支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完成天津第一单QFLP业务等。

  推动一批创新型机构落地,如第一家由保监会批复成立的互联网保险创新试点机构;天津第一家互联网基金销售公司;天津自贸试验区第一家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中电投先融风险管理公司;全国首批六家外资私募证券管理机构中,韩华投资和浦泰宽立两家落户中心商务片区;我国北方融资规模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海河产业基金及其管理公司落户于家堡,该基金将撬动5000亿社会资本进行产业投资;中国人民银行所属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大数据公司已经确定落户于家堡,是我市首次有金融类全国性行业协会落户。

  发挥双创驱动力

  布局构建良好产业生态环境

  作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通过统筹推动一揽子国家战略项下的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服务创新,中心商务区已将自贸红利充分与创新创业联动,初步建立起有利于各类企业和人才聚集发展、创新创业的产业生态。

  2016年,中心商务区新增注册企业中,注册资本金在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14家,占滨海新区各功能区新落户企业总数的30%,注册资金占到了总额的82%,包揽了绝大多数的大项目好项目,几乎做到了“一网打尽”。175家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重点签约项目,将成为未来支撑中心商务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生力军”。中国化工、东方资产、建银投资、海航集团、泛海控股等多家机构在中心商务片区投资规模均超百亿元;国内最大的肿瘤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零氪科技、国内最大的及时通信云服务商环信等一批创新创业领军机构持续落地。

  仅2016年一年,中心商务区就新增“双创”企业3217家,运营及签署落户协议众创空间共计16家,其中腾讯众创空间、天津阿里云+优客工场、中信国安创客、中钢科德孵化器、紫荆花科技孵化园、中细软知识产权科技创新园、鱼坞泛娱乐文创社区等11家众创空间已投入运营,涌现出200余家明星双创企业,培育了“微影时代”“生活圈”等一批深受资本青睐的“准独角兽”企业。

  两年来先后发起设立京津冀众创联盟,聚集京津冀60余家创投机构,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市场、于家堡创业培训平台等专业化双创服务平台,筹建于家堡产业投资基金、于家堡股权众筹平台;“就业即落户”政策落地实施,成为全市促进创新创业的一大政策亮点,拉动区域人才总量突破2万人;建立起“于家堡双创示范基地人才服务平台”,成功举办一系列大型招聘活动,不到半年时间为驻区企业招揽人才近1300人;建立起“分散式+集中式”互为补充的人才公寓保障体系,3个集中式人才公寓相继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一年以来已经为各类人才提供了3600余间双创公寓,入住高级人才超过600余人。

  结合双创示范基地工作方案的目标任务要求来看,基本营造了有利于促进各类创新创业资源要素集聚发展的生态环境,激发了强大的区域创新驱动力。

  跨境电商为抓手

  打好贸易转型升级攻坚战

  围绕助推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发展,中心商务区初步打造出“1+1+1”的产业生态,即:建设了集“关、税、汇、检、商、物、融”等服务为一体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组建了京津冀跨境电商产业联盟,已聚集93家跨境电商领军企业,集成了30个品类的上万种产品货源、50万平方米保税仓、12万平方米海外仓等各类资源;制定了一套服务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产业促进政策,聚集了以威时沛运、天猫国际、阔时保达、黑猫物流为代表的一批外贸综合服务商。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