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府之城到宜居水岸

2017年05月25日 15:26   来源:成都日报   

  2017年,成都的生态环境正在加快升级,“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是其“重要的目标”。

  水务部门对全市413条黑臭河渠先后实施综合治理,共整治下河排水口11377个,新建污水管道1357公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369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68万吨/日,清理整治和规范提升养殖场、排污企业1720家,清除淤泥、底泥、杂物278万立方米,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观。

  2017年,成都江河湖库将实现河长制管理工作全覆盖,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本行政区域内总河长,并与相关分管负责同志一道分别担任具体某条河的河长,确保各级领导既挂帅又出征。目前,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已基本配置到位,合计10932人。

  穿过仿古街区琴台路就到了百花潭公园,这里的河岸目前正处于封闭状态。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风景名胜与城市景观处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里是成都市宜居水岸市级示范项目中的一段,以成都城投集团为主的建设团队,对长约7.4公里的西郊河沿线和长约8.9公里的府河沿线开展综合改造,以展现“两江抱城”古城水系统。

  而北较场古城墙、永陵公园、宽窄巷子、青羊宫、琴台路、成都中心、百花潭公园、武侯祠、浣花溪公园、杜甫草堂等历史文化片区都由这条水道串联,重现城市蜀道古格局。

  过去为了保证灌溉和便于清淤,部分河渠的河底用水泥覆盖增加流水量和流速,而现在的治理目标是截污控源,增强河渠的纳污能力,恢复整个河道的生态环境系统,因此,有必要对此类功能已经发生改变的“三面光”河渠进行改造,清除护底,改造生态河堤。

  据了解,宜居水岸的“水岸三通”工程包括水系连通、岸线畅通和风廊贯通。

  目前成都正致力于水岸景观提升,对滨河两岸进行生态化和亲水性改造,减少河道两侧的建筑物,增加绿化面积、开放空间和景观节点。

  绿化植物将会选择具有滨水特色的高大乔木及观赏植物,通过季相、层次、色彩、花期、气味等合理搭配,使四季都有理想的观景效果。

  除协助完成宜居水岸工程外,为了实现“绿满蓉城”的目标,近年来林业园林局在打造块状绿地方面也不遗余力。

  实施生态建设,加强精准规划、强化顶层设计是基础。坚持以时代眼光和国际标准编制生态建设体系规划,成都接下来将系统规划“一轴两山三环七道”为主体骨架的绿网,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加快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

  “花重锦官城”增花添彩工作以“两环两山,两网六片”国土生态安全格局为基本脉络,结合各片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历史文化背景、产业发展特色以及功能分区,以“两山三网、一带多片、两区多点”作为全域成都增花添彩的布局重点。2019年底,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提升至20%以上,2022年底,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提升至30%以上。

  “成都正在筹划以芙蓉为主体的六大赏花基地,深度挖掘天府文化,实现花重锦官。”林业园林局绿化处副处长吴江告诉本刊记者。据此前成都市公布的《关于打造赏花基地推动赏花旅游发展赏花经济的意见》,成都市将首批重点打造18个赏花基地,其中包括了芙蓉花基地、樱花基地、薰衣草基地、郁金香百合花基地、桂花基地、山茶花基地等。地点分布在青白江、大邑、崇州、龙泉驿等多个区(市)县。

  据《瞭望东方周刊》

  原标题:从天府之城到宜居水岸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