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上生态治理先行者

2017年06月12日 11:46   来源:三峡晚报   

  三峡晚报讯 记者方龄皖/文通讯员汪军/摄

【编者按】

  过去的5年,是宜昌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成就辉煌的5年。

  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本报今起推出“奋进宜昌”系列深度报道,按下时间的快退键,回顾过去5年来宜昌发生的喜人变化;按下时间的快进键,展望未来,看一看宜昌未来的发展蓝图。

  今日推出“奋进宜昌”系列报道之“宜昌试验”。敬请关注。

  6月7日,远安县嫘祖镇盐池村一组。葱茏的山坡上,一排排胳膊粗的栾树枝繁叶茂,已有了遮天蔽日的气势。这里原是闭弃的矿井,山石破碎。两年前村民平整了山坡,栽上栾树,“这树长得还蛮快,刚栽时才指头粗咧。”

  嫘祖镇所在的远安县全域正受命进行一项国家战略层面的治理试验。围绕生态守护、生态产业、生态公民、生态金融四大主题,进行以点带面的突破。

  和远安全域一道受命先行先试的还有长江北岸的兴山南阳镇、秭归屈原镇和长江南岸的宜都高坝洲镇、长阳高家堰镇及点军土城乡,形成“6+N”的试验模式。设计者希望,通过两翼发展、点线带面,形成长江两岸争先恐后推进的格局。

  去年5月,试验正式启动,仅一年多时间,试验所带来的生态效应一如盐池村矿井上的栾树,茁壮成长,已有了遮天蔽日的绿色气势。

  重塑“三山两库”地区经济格局

  山坡上这片栾树林让朱燕鹏喜形于色,“我是看着树苗一天天长大的。”47岁的朱燕鹏原来在矿山上班,月收入三四千元。2015年,村里修复矿山,他义无反顾地辞了工作,干起这片栾树林的管理员。

  嫘祖镇是磷矿大镇,1960年代,这里发现了亚洲最大的单体磷矿。随后,这里机械轰鸣,源源不断的磷矿石滋养了新中国的农田。但是,大自然被“开肠破肚”留下的伤疤也触目惊心。

  “早些年受开矿影响,水源少了,地荒了,村民房子开裂。”人们的生态意识在自然的变色中开始觉醒。44岁的向克望是盐池村书记,在村里已干了6年。他现在主要精力就是对之前开矿破坏的生态进行恢复,“栾树三五年就成材了,村民收益不比开矿差。”

  朱燕鹏或许并不知道,他所守护的这个项目对接的是总书记定调的国家战略。

  2016年1月5日,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发展定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此前,由于承载了过大的经济体量,人们对长江的掠夺数倍于以往,中华民族的这条母亲河已难再支撑。而从2013年起就预热的长江经济带这个“国字号工程”更加引发各地争上大项目的冲动和期待。

  风起青萍之末。宜昌此前提出的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战略构想,成功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5月,宜昌再跨一大步,启动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这也是全国首个生态治理试验区。

  宁弯两里路不砍一棵树

  远安地处三峡腹地,潺潺的盐池河经黄柏河在葛洲坝上注入长江。虽靠矿山起家,但为外界注目却是这两年“宜昌试验”开启的转型模式。

  赵泽学曾经是茅坪场镇碑垭煤矿的老板。2015年关闭煤矿后,他投资200万元开发了250亩油茶树种植基地,带动当地村民发展生态农业。矿老板们的“二次创业”,为远安带来了产业跃升和绿色发展。目前,远安县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已逾50家。

  不止是远安,落后产能一个都跑不了。据《湖北日报》报道,宜昌180多家小造纸厂、小水泥厂等“五小”企业此间被责令关闭。按照村民朱燕鹏的朴素理解,以前只发展,啥都不讲究,大自然受伤了,现在这是在向山水还账。

  “一切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这是2016年12月13日,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来宜昌履新第一天的干部大会上说的,很多人仍记忆犹新。在当天的讲话中周霁表示,要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保护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的优先选项。

  十多天后的12月26日,宜昌市第六次党代会上,周霁在大会报告中把三峡生态治理“宜昌试验”要取得突破作为今后五年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2017年新春伊始,周霁在秭归调研,再次要求要全力以赴打好长江生态保卫战。

  宜昌濒江而生,山环水绕,对大江尤其充满感情,哪怕是水中的一尾鱼。至喜长江大桥修建时,着眼保护濒临灭绝的“水中活化石”中华鲟,大桥选择了一跨过江方案;为防止桥面雨污直接流入长江,大桥在每段箱梁的两侧预留了凹槽。仅这两项设计,就增加建设成本2亿元。

  在秭归,香溪长江公路大桥正加紧施工,为给大桥让路,之前的14个铁塔避让迁建时,本着“宁弯两里路、不砍一棵树”原则,原本3.6公里的线路,硬是绕行了12公里。

  当然,“宜昌试验”远不是上几个绿色项目那么简单,湖北省协创中心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曼介绍,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是多方面的,也十分专业,涉及财政、投资、产业、土地、环境等政策,也包括实行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

  锁定“合作”和“生态”

  在中国地理版图上,以大巴山为线,如果说青藏高原是长江的第一道防线,那么“三山两库”的三峡就是第二道防线。而这个第二道防线是长江生态环境中最敏感、最重要,也是最脆弱的地区。

  2016年4月,财政部科学研究所、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等组成的专家团队,深入秭归等6个县市区进行调研论证。在此基础上,由湖北省协创中心牵头起草了《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工作建议方案》。

  这是一个地跨鄂渝湘大地域范畴,包括三峡库区、武陵山区的地区,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人口4700多万人,范围大致包括湖北的宜昌、荆州、荆门、恩施、神农架,重庆的万州、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湖南的张家界、岳阳、常德等地。

  仅有宜昌一地的努力显然不够,时任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撰文称,构筑三峡屏障,亟需解决因行政分割所致的破碎区域之间的合作问题、生态守护和发展之间的冲突问题、区域治理机制不成熟问题,其解决路径只能锁定在“合作”和“生态”两个维度。

  赵曼介绍,“宜昌试验”分三期推进。一期发端于宜昌,启动生态治理“宜昌试验”;二期探索跨市的生态治理合作、进入跨区域治理试验阶段;三期探索跨省的生态治理合作、进入跨省治理试验阶段。

  目前,在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内,宜昌已率先建立起香溪河流域与神农架林区,沮漳河流域与荆州、荆门两市,清江流域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联席会议制度,编制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上下游联动、跨区域保护水资源安全的格局正在形成;鄂渝湘三省市还以智库联盟、高校联盟、社会组织联盟、博士志愿者服务团队为载体,建立了交通、旅游、生态、卫生、文化、媒体6大联盟。“现在交界区之间的小范围的试点合作,将为未来更大范围的国家跨区域治理积累经验。”“生态三峡·宜昌试验”技术总监蒋天文表示,“宜昌试验”将提供跨流域、地域和空域的交界治理样本。

  ◆点军牛扎坪上极目远眺,葛洲坝与宜昌城区融为一体,天蓝水绿,大江奔流,非常漂亮。

  ◆大河涨水小河满,长江大汛,卷桥河的水也满了。

  久雨初霁的点军白云山白云漫卷。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