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研优势明显 产业化仍待突破

2017年06月27日 14: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曾平 陈小愿

  “天猫惊喜抵港,送你至正见面礼!”——去年11月,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广告悄悄登上了拥有113年历史的香港叮叮车。今年6月,天猫超市宣布进军香港,并作出“次日达”承诺。

  事实上,截至去年11月,已有13家公司在香港取得储值支付工具牌照。香港特区政府首任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曾经表示,创科局成立一年半以来,如有可能都在做制度上的拆墙松绑,发出储值支付工具牌照正是例子之一。

  回顾过往,香港特区政府着力发展创新科技始自1999年。当年,特区政府注资50亿港元设立创新及科技基金,为有助产业开发创新意念和提升科技水准的项目提供资助,2015年,基金再获额外注资50亿港元。2000年,创新科技署成立,是香港首个负责创新科技的政府部门。2015年,创新及科技局成立,负责制订全面的创新及科技政策。

  政策驱动下,香港的科技基础设施逐步发展和完善。2000年后,香港数码港计划和香港科技园相继启动,科学园2002年正式启用,致力为以科技为本的公司及活动提供一站式的基础支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也一直协助创新工业走高增值路线。

  杨伟雄认为,创科局成立后,香港的创新科技氛围开始大幅提升,五年前香港只有4、5家初创企业共同工作空间,目前已经有近50家。投资推广署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显示,2016年香港共有1926间初创企业,较2015年增长24%。上述初创公司至少涉及2039名创业者,当中65%来自香港。

  香港学术地位优越,世界顶尖科研机构相继来港落户。2016年6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个海外创新中心在港成立。同年10月,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港设立全球第一个海外修复医学中心。国际高等教育咨询机构QS公布的最新世界大学排行榜中,香港有5所高校进入世界百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更凭借开创“无创产前诊断”方法夺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

  港科院创院院长徐立之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合共有4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证明香港学术地位很高。然而,如何将科研实力转化为产业是香港创新科技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

  徐立之直言,香港的上游科研成果很多没有应用于下游生产,有的未走到创业阶段已经失败,将做出的应用给学者看,有的学者对应用的短处斤斤计较,觉得有很多可以改良的地方,希望能够有完美产品推出给大众,但往往这样的生产成本很高,还可能卖不出去。

  杨伟雄也表示,香港经济转型需要“再工业化”。深圳对科研的投入约占GDP的4%,因为制造业对GDP的贡献在20%至30%之间,只有增加投入,深圳的产业才可以继续升级。而香港的制造业仅占GDP的1.2%,如果没有制造业的支撑,香港的科研投入也难有突破。

  香港的科研投入目前约占GDP的0.7%,当中政府投入约0.4%,私营企业投入约0.3%。徐立之希望,政府的投入能够逐步由0.4%增加至1%,企业方面若有明确的退税优惠,相信投入的数字也会见到逐渐增加。

  事实上,香港的科研成果与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很好的互补。徐立之表示,两地一河之隔,若互相贡献所长,一定会做到更好效果。“不是求你的了,”现在是讲合作共赢,应该用开放的态度去贡献。

  杨伟雄表示,目前还看不到香港与深圳的直接竞争,除了可能会慢慢变多的金融服务产业。深圳在过去几十年吸引了全国精英,但随着内地各城市逐渐发展,人才或许会愿意留在家乡的城市发展,这是深圳可能面临的一个变化。香港可以带给深圳科研成果这个科创源头以及国际化的优势,深圳的产业化能力对香港也是很大帮助,两地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创科局副局长钟伟强被问到创科局成立以后遇到的阻力时也表示,香港的土地非常宝贵,因此,占地87公顷、与深圳合作开发的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工作就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地方,吸引科创公司、科研机构的推进工作就有困难。(完)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