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漫笔:握紧香港发展这把“金钥匙”

2017年08月09日 17:2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握紧香港发展这把“金钥匙”(香江漫笔)

  张庆波

  与一位香港市民闲聊,他问我有没有感觉到香港最近的变化,却不等我回答,便兴冲冲地谈起了自己的感受。他说,七一加冠之后,香港步入成年,细细打量他,多有新气象,尤其是其中三点,让人欣喜:一是官员走了出去,二是社会静了下来,三是理性站上了高地。“开局不错。”他笑道。

  这位市民的感知,亦如我的判断。七一后的这30多天,新一届特区政府展现管治新风格。落区走基层,真诚做沟通,推行政策有板有眼,回答传媒入情入理。自信、开明、与民同行的形象鲜明又鲜活,例子俯拾皆是。政府有心,官员有意,社会也以“礼”相待、自觉降噪。嘈杂之声、非议之辞少了,民调数据也侧面反馈、节节攀升,映射出它正向好的一面转变。就连香港平常所见的游行示威,频次、规模也大不如从前;而社交媒体上,正负能量已经“移形换位”,建设性、积极性的声音成为了主导。

  民生改善有望,民心自然依归。解决“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本之道就在于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的“满足香港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聚焦“少年希望快乐成长,青年希望施展才能,壮年希望事业有成,长者希望安度晚年”,构建有利环境,创设有效路径。

  市民不堪教育成本高,就拨付新资源;经济增长遭遇瓶颈,就到粤港澳大湾区腾挪空间;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就推进税制改革为他们减负;老年人生活贫困,就研究设立高额津贴。高考了,去学校给学生们打气;流感来了,去医院现场办公;财政盈余太多了,提倡“理财新哲学”加大投资。新一届特区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一揽子实施,想到了市民心里,做在了市民眼前,有力、有心、有担当从口号变成行动。人们怎不欣慰、期待。

  施政的好与不好,在于每一个市民的体验,最终要用每一个市民的获得感来衡量和评判。七一后的香港,看得清方向,拎得清要务,握紧发展这把“金钥匙”。沟通多了,共识有了,人们齐心塑造社会的祥和景象,主动远离折腾与内耗。机遇叩门、梦想腾飞,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新情况、新问题自然不能化解于朝夕之间,守正笃实是永远的要求,任重道远是必然的过程,搞建设、谋发展一刻都容不得懈怠。摆在香港面前的挑战很多,有些也很艰难,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还需要重新夯实。要经济转型,定位就得调整,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努力在国家搭建的大台上唱大戏;要改善民生,眼睛就得向下,为民众倾情尽力谋福祉,切实解决基层市民“上楼难”、年轻人“向下流”等问题;要抓好教育,力度就得用准,统筹原则性与艺术性,多多培养具有香港情怀、国家观念和世界视野的青少年。政府有使命感,社会有方向感,人们有获得感,问题可破,前景可期,才是国家所愿。

  习近平主席在港期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香港指路引航、加油鼓劲。香港各界均受到莫大鼓舞,认真学习领会习主席的思想,人们找得到发展的秘诀,看得见香港的未来。主席关怀也深,期望也高,香港社会应该深切体察主席用心,团结起来、和衷共济,建设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正如香港特区政府为回归20年制作的宣传片里所说的那样,心连心,一起紧握机遇,一起走向世界,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此,南海明珠必然还是那颗南海明珠,助益于国家,弄潮于时代,让市民珍视、国人骄傲。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