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脱贫显成效 司前乡交出“满分卷”

2017年08月14日 16: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一家三代光棍汉”谁信呢?在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司前乡东山村的枫树垅和庭燎村的棋子坑时常出现。可是,现在村里很多人说“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因为,几个月后他们就要搬下山,住县城的圣农小镇,开始过崭新的日子。

  脱近贫,怎么脱远贫?

  司前乡共14个建制村和1个采育场,其中有4个少数民族村。这些少数民族村有三分之一人口居住在高山区,生产、生活极不方便,增收渠道有限。虽然一部分人均收入略高于国标、省标和县标贫困线,但“山上才几日、山下已几年”,不是今天的贫困户,就是明天的贫困户。司前乡党委书记李金荣说,防止贫困人口如割韭菜般,要用攻坚拔寨精神抓好眼前的贫困人口脱贫,也要抓好即将成为贫困人口的长远脱贫,这就是“挪穷窝、拔穷根”。

  蓝洪章人高马大,说话快人快语,骑摩托车下山,推摩托车上山,似乎有用不完的劲。可是,他曾是个省标的贫困户。

  蓝洪章家在海拔700多米高的棋子坑,去庭燎村5公里盘上路虽硬化了一半,仍是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虽有人均10亩竹山和1亩稻田,也是“难运竹半价”、“口粮从野猪口中抢”,住祖辈盖的旧木屋,过着穷日子。父亲前年去世了,母亲卧床3年于去年去世,老婆生下儿子受不了穷也走了,如今儿子都22岁了。“如果还在这地方,也许儿子也成‘光棍’了。”蓝洪章说道。

  如今,蓝洪章要“时来运转”了。经乡里多方奔走和整合扶贫政策,他前些日子交了5000元定金,购买县城“圣农小镇”一套商品房,过几个月就可领钥匙,搬下山过新日子。

  熟地难离,怎么离?

  家住枫树垅的雷其石,今年44岁,被一个家“压”得喘不过气来。一边要照顾视力有障碍的母亲,因已离婚还要照看远在读中学和小学的两个孩子。

  枫树垅村民小组归东山建制村管辖,共24户,其中两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不足百人就有8个单身汉,一家三代光棍汉也出在这里。村党支部书记官祥文说,枫树垅组虽有山有田,但地处高山,道路硬化投资大一时难解决,泥土路“晴天车辆难上下,雨天摩托也难行”,山上竹木不值钱,田里种粮与野猪合伙,要挖穷根只有整村搬迁。

  雷其石最近便看到希望了。他说,可以到圣农小镇买一套两室两厅的商品房,首付只要4.5万元,定金已交5000元了。“如果早有这好事,就不会老婆离婚打单身了。”

  但是,雷其石与其他村民一样,都觉得穷家难舍,熟地难离。虽说日子过的穷而苦,但有饭吃、有酒喝,却还是钱袋空空,麻烦多多。

  为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司前乡党委和政府先到圣农小镇与房地产商沟通,摸清规划建设、销售价格、付款方式和优惠等情况,然后把房屋优惠价格、政府补助政策的造福工程、少数民族、计生户、残疾人、地质灾害点、旧村复垦等补助政策反复下组开会,上户宣传,还请房地产商接送他们去看房。“多种政策引导到家,企业服务到位,熟地虽难离,但想想未来,大家也就‘长痛不如短痛’,决定离了。”一村民说道。

  端穷窝了,怎断穷根?

  今年56岁的雷清香家,在棋子坑日子过得“算是像样的了。”一家四口身体健康,但在义乌打工的儿子30岁了还没结婚,在建阳做生意的小儿子28岁了,也是单身。为了能在城里买房子,给两个儿子谈对象添个底气,雷清香丈夫年过六旬在福州打工。

  “对象谈过呀,棋子坑不愿来,就是城里没房子,就分手了。”雷清香说,这回好事来了,听了乡里宣传,又到圣农小镇看房,商住房、学校、卫生院正一天天往上长,周围到处都是厂房。在这住,赚钱、读书、看病啥都方便,两个儿子找老婆应该没问题了。所以,一口气就定了两套房子。

  这两个村庄除了五保户、自己早搬下山的仅剩47户,已有23户交定金到圣农小镇买房,加上罕坪、上庄、南坑和金满斗等少数民族居住点10户,全乡共有33户买房搬迁。然而,棋子坑和枫树垅是司前乡少数民族集聚最多的高山村,怎样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落后是乡里久堵于心的一块心病?

  雷其石算了两笔账:一是买得起。他家定了83平方米的两房两厅一厨一卫的房,一共才21.5万元,一家5口人,造福工程每人3000元,少数民族每人1000元,计生二女户3000元,政府补助近3万元,搬迁后去圣农上班一套房还可优惠5000元。“光补助就差不多够交首付了。”

  二是好过日子。自己在圣农上班,一个月至少能赚3000元工资,17万元房贷10年还清,每月扣1800元,还剩1200元,加上老家竹山收入,生活也还过得去,特别是小孩读书、母亲看病方便。“时间久了工资会长,小孩长大后也能工作了,就断穷根了。”(邱盛林 高丽萍 刘浩 张洁琼)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