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小贩也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2017年08月31日 14:0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陈海峰

  一座城市对待小商小贩的态度,测试出它的气度与包容。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办法》放宽了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活动的范围,鼓励社会投资创业,激发市场活力,并为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灵活创新管理预留制度空间。规定查处部门应当坚持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督促、引导经营者依法办理相应证照。《办法》还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其处罚没有明确规定的无照经营行为,适当减轻法律责任,不再予以没收工具,并降低罚款数额。

  《办法》的一大亮点是放宽了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活动的范围。按照之前的规定,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而现在除了“销售农副产品”之外,又多了“日常生活用品”和“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

  此前,许多城市为了所谓的“市容”“卫生”,对于路边摊贩严厉打击,也以无照经营的名义,关停了很多小店。近年来,因罚没工具导致城管与小贩冲突造成命案者也不在少数。

  无疑,在城市管理与市场活力之间,在打造国际大都市与保障民生之间,如何辩证平衡,是摆在每一位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难题。须知,城市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该城市人民包括弱势群体的幸福生活。

  第一,城市管理只要一切为民着想,总是能想出办法来的,既严格法规又人性执法。

  比如名噪一时的“阿大葱油饼店”。上海陈阿大在里弄做葱油饼几十年,身有残疾。2016年9月27日,“阿大葱油饼”因证照不全被叫停,在黄浦区监管部门引导下,其卫生标准大幅提高,随后重新选址并协助办理证照。

  黄浦区监管部门的做法不是一罚了之,一关了之,可作借鉴。“需要制度创新,给他们一个出路。”监管部门探索出一条分类分层监管道路,提出了“备案纳管”的思路:对暂时无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且食品安全卫生要求达标、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小餐饮,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办理临时备案,发放临时经营公示卡。这样既严格了法规、规范了经营,又给弱势群体一条生路,体现出公平公正的社会正能量。

  第二,放宽无证无照查处范围,普通民众也是受益者。

  一些城市由于对于摊贩的苛严管制,导致了一系列民生困难,包括吃早餐难、买菜难、修鞋难等等。给摊贩容身之地,也是为了本城居民民生考量。小商小贩是城市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跟城市居民共生关系。管理者应该重新去考量城市管理与小商贩合理合法经营的关系。

  第三,如何转换城市的管理思路,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是未来城市管理者的一大命题。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简政放权的重要目标。准确地讲,小商小贩也是政府的服务对象。城市管理不应冷漠,要有温度、风度。对小商小贩要多些宽容,不要一味打击压制,必须管的要管,能宽容的要宽容,该扶持的要扶持,这才是民生之福、大众创业之福。

  小贩也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当前经济下行更应该从民生角度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的活力。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并申报设立“世界城市日”,其宗旨应该是让所有城市居民的生活都美好。这是中国向世界宣示城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以上“人民”“人类”当然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人。

  按城市社会学的观点,城市本是一个生态系统,万物多元,方显生机。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包容性增长的要求,实现“和谐城市”的需要。我们不能一味追求高端化而损害城市的社会生态。如果由于某种洁癖,人为地把一个城市弄成没有“低端人口”的“高端城市”,以牺牲弱者的生存生态作为代价,历史将会惩罚我们。

  中国的中心城市实现国际大都市梦想很重要,但实现包容式发展也很重要。

  李克强在今年4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尊重小商小贩的利益,他们也是城市活力的一部分,“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观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许多小商铺。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总理说,没有百姓便利的生活条件,大城市就会萎缩,流通业发展也就失去了根基。他进而强调,政府必须要提高规划、管理能力,决不能光图省事:“一禁了之”。这也是懒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人们更有尊严。

(责任编辑:陈紫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