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汇总征税改革红利溢出 企业缴税更自主

2017年10月11日 16:17   来源:解放日报   

  海关工作人员正在打印税单

  又逢月初第5天,外高桥保税区海关通关大厅里,不时传来机器“滴滴”的鸣叫声,上海外高桥医药分销中心厚厚一沓税单正在被逐份打印出来。而税单上显示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货物,有些早已经通关分拨到了国内的分销商手里。

  企业在结算税费前,便可最长提早35天拿到货物,这得益于上海自贸成功试点的“集中汇总征税”这项海关监管服务创新制度。2014年6月,上海海关启动了汇总征税改革试点。2015年7月,海关总署在上海海关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向全国推广实施汇总征税改革。2017年9月21日,海关总署进一步优化汇总征税业务流程,汇总征税适用企业扩大至全体企业(“失信企业”除外),同时将企业资格备案与担保备案“两步备案”合并为企业提交税款担保时一次性完成,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汇总征税,就是企业在提供税款担保的前提下,允许其进口货物通关时,先不打印税单缴税,而是在企业提供的税款担保额度内,通过核扣相应额度的方式,提前办理货物放行手续。企业在同一周期内申报进口的多批货物,只需要在次月第5个工作日前,集中缴纳应缴税款即可。

  从过去的“一票一结”,到现在“一月一结”,汇总征税的推行使得海关的征关模式从“海关主导”变为“企业主动”,许多企业的缴税时间更加灵活,甚至因此取消内设缴税专岗,减少人力财力支出,大大降低企业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外高桥保税区海关通关二科科长汤新介绍,如果把过去的征税模式比作“借记卡”,要付清税费才能提货,那么现在的汇总模式就相当于“信用卡”,在有相应额度担保前提下,可以先提货,到统一的“还款日”集中缴纳。“这对于那些产品货值高、产生税费大,资产流动性要求高的企业尤其具有吸引力。”

  2014年5月8日,外高桥保税区海关开始对汇总征税进行试点。第一批货物就来自上海外高桥医药分销中心,申报税费为2200美元。上海外高桥医药分销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乐燕说,因企业主营业务是提供药品、医疗器械、食品、保健品等大健康领域相关进口产品的全程供应链服务,不仅货值高,纳税量也非常大。早在2014年就已经达到全年11亿美元的进口贸易额,每月滚动的税款金额达到数千万以上。“如果按照传统的一票一征、先征后放缴税模式,企业的资金压力非常大。”

  此外,由于企业进口的药品、医疗器械等往往用于重大疾病、灾害、疫情等突发性事件,对于产品的需求紧急,对通关的效率要求较高。而按照传统的通关模式,每一票货物从向海关申报、通关审核、出具税单,到企业缴税、现场交单、审核、确认税费,再到放货,则平均需要5个工作日的时间。等货物分拨到国内经销代理,已经经历了漫长的等待。

  如今,上海外高桥医药分销中心已享受汇总征税带来的利好三年有余,企业经历了高速的发展。2015年,企业进口额实现同比17%的增长;2016年,企业进口额实现同比33%的增长。“在复杂多变的外贸大环境下,能呈现这样的发展势头,实属不易。”

  乐燕说,现在企业货物通关,只需要平均2—3天,较原先节省了50%—60%的时间。上海外高桥医药分销中心每月的资金成本可节约最多30万,一年近400万。此外,因享受通关便利,上海外高桥医药分销中心的招商优势也非常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外大型供应商愿意与我们合作。”

  据悉,目前在外高桥保税区采用汇总征税模式的企业已经达到44家,其中既有区内企业,也有不少区外企业。今年1—8月,外高桥保税区海关一共完成汇总征税报关单1841票,涉及税款13.44亿元。(杜晨薇)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