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2017年10月18日 13:51   来源:陕西省统计局   

新理念铸就新辉煌 新征程实现新超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两次来陕视察讲话精神为指引,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历史机遇,凝心聚焦“追赶超越”,戮力践行“五个扎实”,扎实推进“五新”发展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勇毅笃行,全力推动陕西发展实现新跨越。十八大以来,全省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全面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建设成果丰硕,人民福祉明显增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特别是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促投资稳增长系列措施的推动下,全省经济逐步趋稳回升、持续向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持续深化改革,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成功化解了各种挑战和矛盾,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特色鲜明、成就突出的发展之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在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引领下,全省上下抢抓机遇、埋头苦干,经济发展持续走在上升通道,GDP总量从全国第十七位提升至第十五位,在西部地区的位次由第三位提升至第二位,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2017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9581.1亿元,同比增长8.2%,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

1.png

  人均生产总值稳步提高。2012年以来,我省人均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分别于2013年、2016年突破4万元、5万元大关。2016年,人均生产总值50395元,约合7587美元。人均生产总值比2012年增长39.3%,年均增长8.6%,高出全国年均增速2.0个百分点。

  就业物价稳中趋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显效,创业带动就业作用突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2013-2016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四年保持在43万人以上,失业再就业人数保持在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4%以下。价格涨势温和,2013-2016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1.7%。2017年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0%,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2.png

  二、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

  十八大以来,我省各部门按照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改善需求结构,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3.png

  产业持续优化升级。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与日俱增。2016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8:49.0:42.2。与2012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7.5个百分点。2013-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比GDP增速高0.5个百分点。2013-2016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14.9%和23.3%,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4和13.8个百分点;2017年上半年,分别增长16.6%、15.2%。2016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6.8%,比2012年提高4.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10.7%,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541.5亿元,2013-2016年年均增长16.4%,2017年上半年增长14.2%。

4.png

  “三驾马车”协调性增强。在扩大内需政策措施作用下,我省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发挥。2013-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0%、38.6%、42.1%、41.5%,扭转了2012年的下降趋势,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回升态势。2016年,资本形成率58.8%,较2012年下降14.2个百分点。

  城乡协调取得新进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末我省城镇化率为55.34%,比2012年末提高5.3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3个百分点;2013-2016年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加58万多人,带动了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全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进程加快,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显著提升。

5.png

  三大区域协同发展。在省委省政府“强关中、稳陕北、兴陕南”发展目标的统领下,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差距不断缩小,实现均衡发展。2016年,关中、陕北、陕南区域经济总量结构为65.6:20.2:14.2。以2013年为界:之前,陕北地区占比提升,关中和陕南占比下降;之后,陕北占比下降,关中和陕南占比回升。从经济增速看,2013-2016年,关中增速稳中趋缓,陕南增速逆势反转,陕北增速大幅下降。2013-2016年,关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发挥带头辐射作用;陕北年均增长5.0%,实现转型持续发展;陕南年均增长11.2%,坚定绿色循环发展。

  三、创新发展热潮涌动,新动能新产业生机焕发

  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人心,作为具有显著科技创新优势和扎实科技创新基础的省份,我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产业,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得到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新旧动能有序转换。

  科技资源优势日益凸显。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快速增加,2016年我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19.56亿元,比2012年增长46.1%;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2.16%,比2012年提高0.16个百分点。2016年,我省在37家科研院所推广“一院一所”模式,技术合同成交额802.7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获奖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三位。2016年,我省共有3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占全国科技奖励授奖总数的11.5%;共获授权专利48455件,同比增长45.3%,增长率居全国第一位;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802.74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8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度不减。随着商事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市场主体持续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2016年,我省市场主体总量达211万户,较2013年增加65.4万户,年均增长9.7%。2016年,新登记私营企业增长23%,非公有制经济占比53.8%,比2012年提高7.8个百分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6年我省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1033项,合同成交金额802.74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9.5%、1.4倍。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随着京东等大型网上零售商在陕落户,我省网络销售异军突起,互联网零售呈现较快发展态势。2016年,按卖家所在地分,实现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13.2亿元,较上年增长46.2%,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5%。限额以上企业网上零售额较上年增长63.3%,比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53.4个百分点;2017年上半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长41.5%。网络购物快速增长,带动快递业务长足发展。2016年,全省快递业务量3.69亿件,比2012年增长6.3倍,年均增长64.1%。

  四、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升

  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着力加强基础产业建设,积极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建成投产,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效应逐步显现,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狠抓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出台了工业稳增长促投资21条措施、扩投资考核奖励办法等政策,积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铁路、航空、公路、公共事业等领域PPP项目建设,多元带动保持投资快速增长。五年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8.8万亿元,年均增长19.6%。2016年,全省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022.24亿元,比2012年增长1.85倍,年均增长30.0%。2017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315.20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408.60亿元,同比增长30.9%。

  农业水利基础进一步巩固。随着一系列强农惠民政策的落实,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确保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丰收,粮食保障的“定海神针”作用持续发力,2012-2016年,粮食产量稳定在千万吨以上,连年丰收。2016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228.3万吨,比2012年粮食产量“历史最高点”少16.8万吨,是新世纪仅次于该年的第二高产年。果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6年全省园林水果产量1709.7万吨,比2012年增长18.9%;其中苹果产量1100.78万吨,比2012年增长14.1%,居全国第一;猕猴桃产量131.3万吨,比2012年增长59.6%,居全国第一。科技创新和机械化步伐加快,2016年全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2016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171.9万千瓦,节水灌溉类机械由2012年的2.1万套发展到2016年的4.5万套,年均增长21.0%。

6.png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增强。交通运输业由短板瓶颈逐步发展成为我省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亮点,大幅提升了陕西形象,明显改善了发展环境。综合运输网络建设加快推进,通达和通畅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大关,达5181公里,比2012年增长36.3%;公路通车里程17.25万公里,比2012年增长13.5%;大西、西宝、宝兰高铁和沿黄观光路等建成通车。“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大通道,首家本土航空公司—“长安航空”正式起航,联接全国的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及航空交通网络日臻完善。

  信息通信水平快速提升。2016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1203.81亿元,比2012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32.9%。邮政业务总量92.03亿元,比2012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30.9%。电信业务总量1111.78亿元,比2012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33.1%。移动电话用户3813.29万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01.32部每百人。2016年末,全省互联网用户4119.15万户,其中互联网宽带用户802.96万户,比2012年增长82.7%,年均增长16.3%。移动互联网业务蓬勃发展,2016年,全省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3.06亿G,移动互联网用户3384.76万户。

  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高。2016年,我省发电站装机容量3580万千瓦时。天然气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全省天然气产量411.91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32.3%,年均增长7.3%,对全省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推动作用明显。电力生产量不断上升,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1734.79亿千瓦时,比2012年增加404.3千瓦时,年均增长6.9%。2016年,从能源生产构成看,全省水电、风电及其他能发电占全省能源总量的1.06%,比2012年提高0.37个百分点。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升,2016年全省能源加工转化率81.9%,比2012年提高4.2个百分点。

7.png

  五、全面深化改革破冰前行,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四梁八柱”基本确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顺利,政府职能加快转变,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取消,司法、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商事、社保、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出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专项行动计划,改革初见成效。去产能断臂求发展,2016年全省压减炼铁产能160万吨、炼钢产能70万吨,提前4年完成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压减煤炭产能2934万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去库存腾出新空间,2013-2016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均增长4.3%,增速比2009-2012年回落11.9个百分点。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0.1%,较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的加速出清,为企业后期发展腾出了空间。去杠杆激发新活力,2016年全省工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8.3%,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5.4%,下降0.7个百分点。降成本挤出新效益,2016年9月我省出台了《陕西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切实为实体企业降成本、松绑减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扭转了持续两年的下降局面。补短板全面促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外贸发展加速、县域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政府职能加快转变,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取消,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有效作用得到更好发挥。2013年以来,我省累计取消下放省级审批事项714项,省级行政许可项目减少至379项,全部公开52个省级部门的4394项权责清单。全面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制度改革,为市场主体登记提供便利化服务,降低创业准入制度性成本。优化营商环境,中铁建、宝能集团等企业纷纷在陕投资项目。

  关键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目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营改增”试点和价格、投融资改革,缩减政府定价目录,清理取消行政事业收费,通过优化国有资产配置组建企业集团。积极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新组建铁路建设集团、东庄水利枢纽建设公司、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以土地产权制度为核心深化农村改革,土地承包确权办证加快推进,有力促进了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全面落实。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分级诊疗制度,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完善城镇居民大病保险体系,充实优化医疗服务人员。

  六、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外向型经济初具势能

  十八大以来,我省充分结合省情,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深化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出台一系列促进贸易和投资增长的措施,坚持出口和进口、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开放型经济活力日趋增强。

  对外贸易发展成效显著。2016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1976.30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20.6%。2017年上半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增长27.0%。加工贸易节节攀升,成为对外贸易的头号主力,2016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299.57亿元,比2012年增长3.7倍,年均增长47.2%。外贸商品结构优化,2016年全省出口商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742.68亿元,占出口总额的71.1%。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汽车、飞机、石油钻机,输变电成套设备等重大产品出口取得突破性进展。2016年,机电产品中机械设备出口369.5亿元,同比增长26.0%;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440.76亿元,增长15.1%;重型卡车、输变电设备、飞机及零部件和浓缩果汁的出口稳居全国前列。

8.png

  双向投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我省牢牢把握国际产业和国际资本加速向中国转移、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机遇,利用外资能力渐强。2013-2016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4.87亿美元,年均增长14.3%;2017年上半年增长32.4%。利用外资规模、质量提升,2016年签订外商合同项目平均利用外资额4321万美元,是2012年的2.1倍。外资到位率持续增高,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额首次超过合同利用外资额,超出8.2%。对外投资增势不减,截至2016年底我省境内投资主体在境外共设立企业329家,境外机构112家,累计实现对外投资38亿美元。从投资主体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对外投资主力军,投资金额占比达72.1%。

9.png

  积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随着市场多元化战略的稳步推进,我省进出口贸易伙伴不断增加,2016年同20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伙伴关系。我省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枢纽,抢抓机遇,大胆探索,跳出城墙思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231.06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1.7%。自贸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正式运营,区内新增注册企业3028户,2017年丝博会暨第二十一届西洽会期间自贸区签订投资合同总额近2500亿元。

  陕西新形象不断推向世界。我省在国家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吸引了更多世界的目光。成功举办欧亚经济论坛、“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G20妇女会议、G20农业部长会议及第二十七届世佛联大会等活动,新增友好省城关系22对,借助博鳌亚洲论坛、外交部陕西推介会向世界全方位展示陕西新形象。

  七、民生事业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关注民生问题,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惠农支农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百姓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人民生活迈向新台阶。

  城乡居民收入再创新高。2016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40元,是2012年的1.4倍,年均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96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3.0%。2017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5292元和5164元,分别增长8.0%和8.4%。农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差距不断缩小,2012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2.8%,2016年提高至76.0%,2017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到78.7%,提高了5.9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带动消费水平大幅提升,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15333元,增加到2016年的19369元,年均增长6.0%;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5115元,增加到2016年的8568元,年均增长13.8%。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比2012年提高1.01、2.51个百分点。在农民生活消费构成中,食品类消费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29.7%下降到2016年的26.9%,降低2.8个百分点。

  精准扶贫脱贫扎实推进。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推动发展的最大机遇,举全省之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546.3万群众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5.04%下降到9.45%。2017年上半年贫困地区居民收入增幅9.4%,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成效明显。2016年,全省开工建设搬迁安置房24.4万套,安排搬迁86万人;贫困户新农合门诊费用县域内全额报销,贫困残疾人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扩大到29项;解决了6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社会保障持续提标扩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2016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206.82万人、129.24万人、13.09万人、91.2万人、59.79万人。2016年,农村低保最低限定保障标准从2500元/人提高到3015元/人,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十二连调”达到2447.95元,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440元。2016年,我省全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养老床位达到15.62万张。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协力共促美好生活

  十八大以来,我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加大教育、文化、医疗、体育领域投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着力增强人民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

  教育均衡发展步履坚实。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和体制创新,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高校在校学生规模持续扩大,培育质量显著提高,2016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107.63万人,增加5万人,年均增长1.2%;专任教师6.6万人,增加4633人,年均增长1.8%。2016年,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81所,其中“211工程”院校8所,“985工程”院校3所,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二位。教育投入增加,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逐级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全省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分别达到99.94%、99.84%。

  文化繁荣呈现新气象。我省文化产业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速,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500.7亿元,经过2012-2015年四年的发展,先后突破了600亿、700亿元,年均增速17.0%,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出近7个百分点。2016年,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464.15亿元,比2012年增长2.9倍,年均增长40.9%。2016年,全省财政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业的支出为125.55亿元,比2012年增加33.75亿元,增长36.8%。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1171.5元,比2012年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206.2元,比2012年增长33.1%。坚定文化自信,着力讲好“陕西故事”,优秀艺术作品不断涌现。

  健康陕西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卫生服务人员数量大幅增加,为满足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2016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3.66万个,比2012年增加328个;床位数22.5万张,增加5.6万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37.29万人,增加7.9万人;卫生技术人员28.88万人,增加7.3万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末全省医疗联合体和医疗集团达到52个,大病保险首段起付线降低50%,县域内住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建成30个危重孕产妇救治转诊中心。

10.png

  九、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

  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绿色循环发展。多措并举进行环境治理攻坚,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整体提升,全省单位GDP能源资源消耗逐年下降,2013-2016年分别下降3.55%、3.58%、3.21%、3.84%,每年都超额完成节能降耗任务,2017年上半年下降4.7%。2013-2016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增速回落,2016年全省能源消费增长3.45%,比2012年降低5.4个百分点。

  生态保护力度加大。造林步伐继续加快,2016年全省完成造林面积448.5千公顷,比2012年增长36.8%。绿色版图不断扩大,2016年全省森林面积886.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41.42%上升到2016年的43.06%,提高1.64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治理稳步推进,2016年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71.21千公顷。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提高,2016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30.6万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30.1%;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1.36%,比2012年提高3.7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53%,比2012年提高1.3个百分点。

11.png

  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强力推进,深入开展治污降霾、水污染防治、污染物总量减排、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五大行动,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超额完成国家任务。柔性治水有序实施,河长制全面推进,引汉济渭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河流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全省拥有国家湿地公园11个,数量居全国前列。2013年以来,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重污染天数减少、PM2.5和PM10下降。

  回顾既往,全省人民创新进取,砥砺奋进,办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事、实事,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面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建设成果丰硕,人民福祉明显增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下阶段,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冲刺阶段,是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关键时刻,省十三次党代会适时提出了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的“五新”战略任务,明确了今后我省发展的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经济发展谋新篇起新航。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五新”战略的指引下,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靶向施策,重点突破,凝聚起全省上下各个领域的磅礴力量,奏响三秦大地追赶超越发展最响亮激越的旋律!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