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自贸区制度创新激发活力:政务服务好企业更愿去

2017年10月19日 10:00   来源:人民日报   

  泸州自贸区以制度创新激发经济活力

  政务服务好 企业更愿去

  黄志有 赵 飞

  《 人民日报 》( 2017年10月18日 22 版)

  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牟 科摄

  泸州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滇黔渝结合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别称“酒城”“江城”。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挂牌,又给这片热土注入了新活力。

  向行政审批要效率

  半年来,自贸区推进实施《总体方案》试验任务125项,复制改革经验148条,形成创新成果60项,推进建设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监管法治化和协同开放五大领域创新体系。

  第三方评估显示,川南临港片区诸多制度创新具有突破性意义,整体营商环境情况良好,从企业开办到结束经营各阶段的关键指标普遍优于全国整体水平,并在企业设立登记、开展跨境贸易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目前,自贸区新增注册企业2589户、注册资本180.9亿元,其中新增进出口贸易备案企业210家,是全市2016年的2倍。引进金融和类金融机构17家。完成商标申请379个、专利申请503件,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2亿元、税收收入8.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1.38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27%,助力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居全省第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完成进出口总额13.6亿美元,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制度创新和探索是自贸区的使命。泸州自贸区首先向行政审批要效率,实施“一张清单定边界、一个窗口全受理、一枚印章管审批”综合改革,助推投资便利化和贸易便利化。

  改革举措列进“任务单”

  改革举措都在“任务单”上:全国首创“政务服务异地直通互办”模式,与眉山、广州南沙、天津滨海新区等12个地区建立异地直通互办网络;“保税物流中心与港口出口联动”作业,实行“江上申报、抵港验放”等口岸、通关便利措施;全国首创O2O“一窗式”法律协同服务平台,整合公检法司等司法机关资源和法律服务机构、院校等社会资源,实现“一站式”法律服务;创新“融资+保险”险资直投模式和科技授信融资机制,建立1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升级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

  创新成效立竿见影,审批效率提高80%;进口通关时间压缩到12.8小时,同比降低47.7%,出口通关时间压缩到1小时,同比降低79%。港澳团队旅游二次签注立等可取,签注时间从“5个工作日”压缩到“两分钟”。

  一项项改革,让泸州临港辉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咏梅对自贸区发展充满信心。“自贸区在制度上的创新,以及对我们经商环境的提升,比简单的优惠政策更加具有吸引力。毕竟从长远来看,这些东西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拥有更好政务服务的地方,才是企业更愿意去的地方。”

  “川南临港片区设立后,让外贸企业在泸州港的中转成本降低,我们与保税物流中心建立出口联动作业模式,物流时间减少2—3小时,成本也大大降低。”四川泸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兢说。

  磁铁效应聚拢高端产业

  6月30日,第一部“泸州造”智能手机在川南临港片区智能终端产业园正式下线,标志着泸州“本土造”智能手机“零”的突破。项目从签订合作协议到产品正式下线,仅用122天。

  随后,区内智能终端企业频频发力,8月8日,四川威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开业。今年销售额将达7亿元。8月15日,四川鼎瞻通讯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力争今年销售达到3亿元……

  产业集聚带来了产业升级,园区在改造白酒、化工等传统产业基础上培育新兴产业,围绕打造“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签约智能终端项目41个、总投资121亿元。

  依托长江、承东启西、协同开放、面向全球。泸州自贸区以建设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为核心,全力打造四川开放窗口、经济发展高地。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随着川南临港片区加快建设,各项制度创新任务不断完成,将全面助推泸州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