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光泽华桥乡:保洁交市场 洁美进乡村

2017年10月23日 16: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比计生、综治工作更让乡村干部深感“压力山大”,但去年以来福建光泽县华桥乡却连拿“头彩”:去年全县乡(镇)年度评比总分第一,今年头3个月又是月月连拿第一名。

  变保洁为产品,变给钱为购买,变包揽为监管。近日,华桥乡党委书记熊星林说,保洁交市场了,洁美也就进乡村了。

  保洁变产品:人员少了,卫生却好了

  说起保洁理念创新,华桥乡邓家边村党支部书记邓训能体会多多。他说,邓家边村就在316国道中段的边上,为了抓好全村的保洁,全村12个自然村分上、中、下3片,每片聘了两名保洁员,每人每月300元工资,还以2200元月工资聘了1名清运员。由于工资很少,选人以困难家庭为对象,人家“拿多少钱干多少活”,甚至“只当和尚不撞钟”,且对监管抱“水上皮球”态度,不压则浮,一压就跑。每月花了4000元,聘了7个人,全村环境卫生仍是老拿倒数第几名。去年下半年起,村里总结了以前的经验教训,把“保洁”变为“产品”拿来公开拍卖,全村3人报名竞争,最后由原来在县城做过保洁的游思福中标。游思福人勤劳、才50岁,又有每月5000元的工资,把家里15亩耕地转让了13亩给别人,自己只种两亩做口粮田,专心致志地做保洁,结果全村环境卫生一直保持在前几名。去年底,市里人下来暗访,邓家边一张照片也没拍到。

  保洁是一种职业,视其为“福利”,职业就难以实现到位,而变“产品”了,尽职尽业才变为可能。熊星林介绍说,去年以来,华桥乡12个建制村的保洁工作都根据村情实际,收回“福利”推出“产品”,从而实现了“人少而精,事多而细”目标。

  给钱变购买:全村干净,省钱5万元

  吴屯村是316国道进入华桥乡的第一村。为擦亮“脸面”,村里可谓想尽了办法。全村12个村民小组就聘了12个保洁员,每月都给每人发1000元工资。村党支部书记严富春说,尽管如此,全村卫生还是时好时坏,为了不拖全乡后退,村里虽然每月花了1.2万元的保洁工资,村干部还要轮流下组上户检查、沿路捡垃圾,听说上头来检查时,就把干部和党员一起拉出来开展志愿活动,真是“精神可佳、效果不佳”。去年初,吴屯村变“发钱给保洁做工资”为“出钱购买保洁服务”即把全村12个村民小组的保洁服务由12个人精减至两个人,村里分别以4.1万元和4万元购买全年的保洁服务,结果全年省了5.1万元的保洁工资,卫生却做得清清楚楚。

  “给钱”与“购买”有如“分田”与“买田”之别,“分田”是“应得的份子”,“买田”有投入产出的计算。华桥乡乡长王婷介绍说,为了调动所有保洁员队伍的积极性,华桥全乡保洁工作都实现了不同的购买服务形式,如华桥村属乡集镇所在地,就以近20万元委托县闽源保洁公司实行卫生保洁等。

  包揽变监管:管事少了,事做精细了

  铁关村距光泽县城37公里,距江西省的资溪县才7.5公里,是316国道边华桥乡的最后一个村,也是2015年度全省“千村整治”的重点村。然而,笔者来到这个村时,村主任李盛平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忙着下组催保洁员、忙着随地捡垃圾、突击应对检查的忙乱,却显出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李盛平介绍说,要在以前呀,乡村干部有一项保洁工作就够忙的了,每天自查、每周互查、每月乡查,还有应付县里检查、开展党员干部清死角、捡垃圾等活动,但做保洁的人不尽力,垃圾是天天扫天天有的东西,干部怎么包揽得了。现在好了,保洁员专业了,队伍精干了,好坏奖惩都写在协议书上,乡村干部不再当运动员又当裁判了,只做监管和服务,全乡的卫生保洁反而比原来好。

  “包揽”与“监管”,有如“陀螺”与“轮轴”,“陀螺”自转不停带不动四周,“轮轴”自己不转却能带动车轮大转。乡分管领导、宣传委员陈松说,华桥乡12个建制村就有一半在316国道旁,全长25公里,一点一片的垃圾都暴露无遗,能拿全县第一,除了领导重视、舍得投入外,创新卫生保洁理念,算是牵住了革除“千年陋习”、解除“垃圾烦恼”的牛鼻子。(邱盛林 黄天德 刘浩 康烨)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