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的双流模式:制度创新 迎航空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2017年10月24日 11:27   来源:中国企业报   

  自贸区的双流模式:制度创新 迎航空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7月18日,加德纳航空全球旗舰工厂项目在成都双流区西航港经济开发区正式开工。作为欧洲领先的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公司,加德纳选择将其全球最大的工厂落户双流,空港之城的魅力可见一斑。

  “我们在全球共有10个生产基地,在双流新建的这个项目将会是一个全能工厂,不仅可生产空客系列飞机的零部件,还支持朗星无人机及中科院中小引擎生产。未来还计划与C919国产大飞机对接,积极承接相关订单。”上述公司首席运营官肯尼·沃思对于在双流建设全球旗舰工厂可谓信心十足。

  成都双流自贸区作为四川自贸区的重要部分,紧密结合“五中心一枢纽”功能支撑,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建设航空产业、优化服务,努力实现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打造航空全产业生态圈、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创新制度服务企业

  成都双流自贸区将发展产业放在第一位,根据自身的航空优势,围绕扩大投资开放领域、畅通货物贸易通道等7个方面制定《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2017年实施方案》,全面启动61条87项改革试验任务,其中“供港澳蔬菜出口直放”、“制定航空货运扶持政策”、“企业主动披露制度”等13项改革试验任务率先完成。“综保区双流园区区内流转货物快速通关模式改革”、“全口径跨境融资制度改革”等7项改革入选成都市首批改革创新案例,占全市比重近三分之一。

  到今年7月,成都双流自贸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8亿元,完成目标61%;实现税收20.87亿元;预计进出口总额182亿元,完成目标67.2%,约占全区进出口额的90%。综保区累计进出口货物总值181.3亿元,其中进口56.6亿美元,出口124.7亿元。新注册企业274户,注册资本(金)207.8亿元。

  综保区双流园区原有区内流转货物模式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不利于货物的快速流转。为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管理局联合成都海关、综保区海关,针对企业反馈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货物流转问题及意见进行反复沟通商讨,积极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通关便利化改革。

  今年6月29日,综保区双流园区率先上线研发出的“区内物流配送货物备案清单自动运抵触发”系统模块,取代原有人工录入运抵报告环节。该系统上线运行后,区内流转货物通关时间由原来的9.2小时缩短至9分钟,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下一步,成都双流自贸区将致力打造智慧物流平台、智慧通关管理,通过技术手段不断优化园区通关环境,实现通关效率最大化。

  成都双流自贸区在企业融资方面也进行了创新改革,鼓励工行等银行机构紧紧抓住自贸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改革全口径跨境融资制度,降低客户融资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双流工行根据企业的实际问题,设计了“国际贸易融资——进口预付货款融资”的融资方案。该方案采用正向风险参贷模式办理,工行四川分行作为邀请行,工行新疆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支行作为参贷行。这个方案得到了企业的认可。通过这种新的模式,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降低,海内外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打造航空

  全产业链生态圈

  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具有临空临港的区位优势。结合其特有优势,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围绕航空总部、枢纽服务、航空制造维修、航空研培等,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航空产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临空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致力打造集航空制造、维修、物流、研培、金融、会展、通用航空于一体的航空全产业生态圈。

  截至今年7月,成都双流自贸区已形成14 平方公里机场运营区、2 平方公里航空维修产业区、3.8平方公里航空物流园区和4.1 平方公里航空制造产业区,现有企业近300家,今年1至7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8亿元,税收20.87亿元。在航空枢纽服务方面,成都双流自贸区已聚集基地航空公司8家、航油航材等配套类企业17家及四川省机场集团等驻场单位20家,并在站前形成了集总部办公、餐饮、商旅服务等于一体的商业聚集发展区。在航空维修业方面,成都双流自贸区聚集了4家航空维修类企业并形成国航维修和川航维修两大维修基地,能同时满足7架飞机入库维修。航空物流业方面,成都双流自贸区建成了70万平方米的标准仓储设施,聚集DHL、UPS、中外运、圆通速递等13家全球100强和10家全国100强物流企业。与此同时,成都双流自贸区联合四川航空计划打造航空货运2.0版,持续开发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始发的国际国内航线,积极发展航空上下游产业川航物流项目,搭建实体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物流科技4大业务平台。

  为充分发挥成都双流自贸区临空临港优势,双流自贸试验区梳理指定了飞机融资租赁、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保税文化、国检试验区、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等一批特色亮点工作。飞机融资租赁方面,成都双流自贸区已与四川航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于8月18日完成西部首家飞机租赁SPV公司、四川川航壹号飞机租赁有限公司注册,以直租的形式引进一架空客A330。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方面,依托亚洲最大的飞机维修基地——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积极开展飞机境内外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第一台飞机发动机已入区维修。国检试验区方面,与四川检验检疫局达成合作意向,近期将在航空港区域建设全国首个内陆自贸试验区国检试验区。

  下一步,成都双流自贸区将根据园区企业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快发展航空产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配套政策,从产业布局、园区建设、人才保障、金融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精准服务。

  加速革新

  优化营商环境

  为了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成都双流自贸区不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为入驻企业排“忧”解“难”,吸引更多优秀的中外企业落户。

  成都双流自贸区进行了“错时工作、延时服务”、周末不“打烊”、办事可提前预约的便民服务,构建节假日服务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自贸试验区企业和群众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关于提前预约,群众可以采取电话、网络、微信、手机APP等多种方式提出预约申请。

  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成都双流自贸区在全市率先推行“承诺制”、“备案制”,在线审批办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手续,优化核准和备案程序;积极推行“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打造“一窗受理、一章审批、一网通办”的自贸智慧服务中心,于9月1日正式实施,比国务院规定的时限提前了一个月;以“放管服”改革为统领设置外资准入、市场监管等窗口,承接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00余项。

  成都双流自贸区还不断提高自贸区法治化建设,建立“一带一路”法律联盟,入驻大成、致高、观韬等7家律师事务所,提升成都“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影响力,推动自贸区营商环境法制化、国际化发展。

  成都双流自贸区通过制度创新、建设航空产业、优化服务等多方面不断改革和建设,在新增注册企业、制度的创新与推广以及贸易便利化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后,成都双流自贸区将以更坚定的决心进行制度改革,更务实的举措建设航空产业,更优质的服务让落户企业顺心、满意,积极发挥自贸区“试验田”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