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湘谈港珠澳大桥:中国桥梁建设已达世界级

2018年02月06日 16: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邓媛雯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12月31日,备受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亮灯,目前该工程将迎来交付验收,验收通过后,意味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将正式完工。

  港珠澳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澳门,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跨海通道,由粤港澳三地合作共建。

  港珠澳大桥横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全长55公里。其中,主体工程包括22.9公里的桥梁,2个面积为10万平米的人工岛和一条长达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时间将由现在的水路约1小时、陆路3小时以上,缩短到20至30分钟内,首次实现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对接,将极大缩短港珠澳三地间的距离。

  提到港珠澳大桥,有一个人的名字总会伴随着港珠澳大桥经常被提起,那就是最早提出建设港珠澳大桥的设想者——香港合和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主席胡应湘。

  从1983年最早提出兴建伶仃洋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前称),到如今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即将交付验收,等了近35年之后,4日,受港珠澳大桥建设方的邀请,胡应湘第一次站在了港珠澳大桥上。

  胡应湘在广东中山出席“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景观设计暨工程美学研讨会”时接受了中新网记者的采访,详谈了其与港珠澳大桥结缘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中国改革开放后,胡应湘是最早进入内地发展的香港企业家之一。他坦言,当时由于香港的劳动力短缺,人工贵,香港的工业发展被迫向内地转移。

  在对比了香港和广东的珠三角洲,胡应湘惊喜地发现,珠三角洲不仅有大量土地,同时有优质劳动力,且工人工资不到香港的5%。

  “如果发展工业区,有几样是必须的东西:通讯系统、交通系统和电力供应。”胡应湘开始大力投资兴建包括虎门大桥、广深高速、沙头角电厂等的基础设施建设。

  1983年,胡应湘率先提出了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的伶仃洋大桥(港珠澳大桥前身)的大胆方案。

  “我最早提出的建议是,由香港屯门最西部建一座桥到内伶仃岛,再到珠海的淇澳岛,那时候的香港大屿山还没有路。”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胡应湘说,其是借鉴了美国的建桥经验,认为“人家能建的,我们也能建。”

  众所周知,港珠澳大桥是由胡应湘最早提出兴建,然而时任珠海市委书记的梁广大也是功不可没。梁广大非常清楚跨海大桥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自1988年开始,便为修建伶仃洋大桥不停地奔走,直至1998年卸任珠海市委书记,他仍然心系大桥的建设。

  1997年12月30日,伶仃洋大桥项目被正式批准立项;到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桥开始动工建设。

  胡应湘曾说过要自己出资兴建港珠澳大桥,对此他笑称“当年说要自己出钱建桥,是因为地区的发展需要,所以才去推动。其实谁建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建出高水准的大桥。”

  “站在港珠澳大桥上,我最大的感触是中国的建筑水平在30年里得到了大大提高,现在中国的桥梁建设可以说是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了。”胡应湘开心地说“软件的提升很重要。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让我看到,内地专业人士的水平提高了,设计、施工团队的整体能力也提升了,这些比其他的条件都重要。”(完)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