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女子割肝救夫 献肝一家四口没一个躲感动医生

2018年03月06日 08:37   来源:扬子晚报   

  一家人少了哪个,都不是完整的家 51岁女子割肝救夫

  杨彦

  2月25日上午,在南京鼓楼医院手术室门口,杜家一双儿女焦急地等候着:肝脏移植中心的医护人员正将51岁母亲的一半健康肝脏取出,移植到身患重病的父亲体内;昨天,父亲、母亲躺在同一间病房的两张病床上,他们的体内,被一分为二的健康肝脏正在快速“长大”。

孙教授看望韩女士。张可欣 摄

  孙教授看望韩女士。张可欣 摄

  “我们全家都没经历过这么大的事,我只能给所有医生护士鞠个躬,谢谢你们!”昨天,在鼓楼医院,小杜先生动情地说。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彦

  一家四口,感动医生

  肝炎恶化,生命倒数一个星期

  杜先生是安徽和县的一位农民,今年52岁,患有慢性肝炎,但从未接受长期规范的治疗,病情控制不佳。今年年初,杜先生突然出现疲劳乏力、腹胀腹痛的症状,在儿女的再三敦促下,杜先生这才到当地医院接受检查,被确诊为慢性肝炎急性加重,建议转到南京的大医院进一步就诊。春节前夕,杜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入住了南京鼓楼医院感染科。

 术后第三天,韩光曙院长、孙倍成教授在ICU主任顾勤陪同下探望杜先生,他向鼓楼医院医生竖起了大拇指。张可欣 摄

  术后第三天,韩光曙院长、孙倍成教授在ICU主任顾勤陪同下探望杜先生,他向鼓楼医院医生竖起了大拇指。张可欣 摄

  然而,各种药物保守治疗无法改善杜先生的症状,其病情继续恶化,胆红素已超过500umol/L,是正常值的20多倍,凝血功能差,并开始出现意识障碍。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肝胆胰中心主任孙倍成教授会诊后认为杜先生的病情已经进展为肝性脑病。留给杜先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有些病人病情发展比较快的话,都熬不过一个礼拜。最佳的治疗方案就是进行肝脏移植。”孙倍成教授说。

  谁来献肝?没一个往后躲

  众所周知,在中国,肝源十分紧张,许多亟待肝脏移植的患者会在漫长而焦急的等待中离开这个世界。当时又恰逢春节,肝源更是少之又少。家人在与孙倍成教授的沟通中了解到,还可以进行活体肝移植,即配型成功者将自己健康的肝脏捐出一部分,移植到患者的体内。

  2月24日下午3点,杜先生的妻子韩女士及儿子、女儿三人一起找到孙倍成教授,都表示愿意捐出自己肝脏来!小杜先生说,他的父母亲都是普通农民,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从他和姐姐很小的时候起,就目睹了父母几十年如一日尽心尽力照顾和孝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从小就受到父母言传身教。“这次父亲病危,家中任何人都愿意捐肝,因为家人无论少了哪一个,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家!”

  肝脏捐献的配型比骨髓移植等配型要简单,除了肝脏健康等指标,基本上只需满足血型相同的“硬杠杠”,同时,O型血可以给任何血型捐肝。杜先生和韩女士都是A型血,儿子是0型,女儿A型,三人血型都能够作为供肝者,最后是妻子韩女士坚决要为丈夫献肝。

  一颗肝脏的分离与“重生”

  “之前到医院,每一天听到的都是坏消息。知道可以捐肝之后,才觉得有希望了。”小杜先生告诉记者,他还记得2月25日一大早7点多孙倍成教授进了手术间,到晚上7点才出来,脸上带着疲惫。“我们一家人没经历过这么大的事,对所有医护人员都只有感激。”

  25日上午

  肝脏一半被切下,几乎不出血

  早晨7:30,妻子韩女士首先被推进手术室,由孙倍成教授亲自主刀,徐庆祥和黄新立主任医师协助,在医护团队的默契配合和超声刀等精细外科技术的应用下,历时4个小时,几乎在不出血情况下将韩女士右半肝完整切除。

  孙倍成教授告诉记者,韩女士切下的肝脏约在550克左右,大约占到了原本肝脏的一半。切多少,需要综合考虑两方体重等因素。正常人的肝脏组织日常也只有一小部分在工作中,而大部分处在静止状态,但一个70公斤的成年人,至少也需要560克的肝脏组织,否则可能出现肝功能恢复不过来的情况。所以成人之间捐肝,又比成人给孩子捐肝要难得多。

  25日下午

  血管重建后,切下的肝在丈夫身体里“安家”

  当天中午12点左右,在隔壁手术间,杜先生的手术也在紧张地进行着,医护人员熟练地将病肝切除,再将妻子的供肝成功植入到杜先生体内。下午5点多,手术顺利结束,等候在手术室外的杜家一对儿女悬了一天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孙倍成教授及其移植团队还在术中使用了他国际首创的人造血管重建技术,即取肝后立即在台下利用人工血管对供肝血管进行重建,化繁为简,从而显著缩短了供肝植入的时间,减少出血量,避免小肝综合征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受体手术的成功率和疗效。如果没有这种血管重建技术,这种右肝活体肝移植在以往基本成为不可能完成的手术。

  术后一周

  夫妻视频打气,两颗“小肝”都在快速长大

  术后第二天,妻子韩女士状态良好,转入普通病房,杜先生则继续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感情深厚的夫妻俩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彼此,见不到面,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心里都特别着急。这时候,医护人员出了个主意,让儿女们在探视时分别用手机为他们拍下视频,让彼此放心,也给对方打气。这个办法果然奏效,有了亲情这个强大的精神支柱,杜先生的恢复情况也令大家喜出望外。仅术后第三天,杜先生的各项身体指标良好,顺利拔除了气管插管,并在护士的帮助下开始下肢功能的锻炼。术后第4天,杜先生就转入了普通病房,与妻子共住一个双人病房,一双儿女在身旁陪伴、照料。

  “打个比方,一个人肝脏重1200克,捐出500克,那么供方和受方两人的肝脏会在几个月内各长到1千克左右。”孙倍成教授告诉记者,肝脏的再生能力很强,所以一般对捐献者的健康不会有太大影响,而患者的生命也可以得到挽救。术后一星期,韩女士的肝脏已经长到了900克左右,杜先生的肝脏也一样在快速成长。

  ◎提醒

  亲属捐献肝脏 只能是备选选择

  据了解,自今年1月2日作为人才引进任职鼓楼医院后,孙倍成教授已率团队完成15例肝移植,包括成人活体肝移植和肝肾联合移植。

  “肝移植手术是所有器官移植中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的手术,心脏移植难度都差不多只有它1/4,而活体肝移植的难度更高,目前全国也只有少数几家大医院能够完成此类手术。”南京鼓楼医院院长韩光曙表示,虽然活体肝移植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毕竟需要亲属捐献肝脏,手术难度高,风险也大,所以仍然只建议作为备选选择。只有在实在等不到肝源的情况下,才考虑配偶、父母与子女间的亲体移植。

  孙倍成教授则告诉记者,目前,全国肝移植手术一年在3000-4000例左右,等待移植的人数是这个数字的10倍甚至20倍。仍需社会大众转变观念,推进器官捐献事业,才能让更多的肝衰竭患者看到希望。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