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读贵州生态万千——水

2018年07月06日 09:56   来源:多彩贵州网   应腾

  水,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蜿蜒而下。在贵州生态文明发展中,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节奏,成为贵州省的又一名片。

  水

  有之而不觉,无之不能活

  既温柔又气吞万物

  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是长江经济带11省(市)之一,也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国土面积的65.7%属长江流域,境内河网密集,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59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47条。

  贵州的水资源丰富,因为地理优势,成就数以千计风采各异的瀑布,天河水之从黔东南到黔西北,为贵州增添了无限风光。

  在千瀑之市的赤水,红石河谷、燕子岩、十丈洞、桫椤保护区,有的瀑布之水白练飘空,声如雷鸣;有的天龙飞腾,激流澎湃;有的天女散花,飞珠溅玉,还有的是一缕清水,顺岩流下,两旁绿翠草草,象一位少女,身穿白纱,站在碧玉屏风之前。

  水

  古老而常新,所以源远流长

  乾隆三年(1738年),贵州提学使(教育行政长官)邹一桂来到黄果树大瀑布前,画了一幅“戊午夏日过白水河观瀑”的写生画,将280年前夏季雄浑的大瀑布定格在纸面。画中,山体岩石裸露,一挂瀑布倾泻而下,画中仅有一棵大树。

  280年后,走生态治理之路的黄果树瀑布,水流越来越大,景色越来越秀丽旖旎,周边的山体也越来越绿。2015年,黄果树瀑布获得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低碳生态景区”荣誉证书及奖杯,成为旅游区生态建设典范。在丰水期,丰沛的水量使黄果树大瀑布显得格外壮丽、气势恢弘,展示着“贵州好声音”,成为贵州生态保护的又一成绩单。

  水

  流过之地,泽被生灵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

  2008年底,贵州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黔中水利枢纽工程获得国家批准立项,从此改写贵州没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历史。解决贵阳市和5个县城、27个乡镇共35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1.17万亩,使黔中地区半个世纪以来解决缺水难题的梦想变成现实。

  2009年,贵州从“治污”上寻求突破,开始生态文明顶层设计的步伐。2014年起,贵州在清水江、红枫湖、赤水河流域建立并开展水生态补偿机制,与“河长制”一起在水生态保护与恢复上双管齐下,形成独具特色的贵州管水模式。

  水

  流水不绝,天下莫柔弱於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借着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力量,2017年1月1日,贵州省正式实施《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这是全国首个省水资源护法规。全省9个市(州)和88个县全部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最严格水资管理工作连续三年在国家考核中名列前茅。

  贵州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实施“碧水工程”,统筹做好“多蓄水、供好水、治污水、防洪水、节约水”五水文章,不断改善全省水资源条件和水生态环境,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效。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数据显示,近年来,贵州累计完成水利总投资1263.7亿元,先后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256座,在重点区域续构建河湖生态保护圈、乌江生态安全带、大小河流生态保护网、湿地生态保护区。

  “哪怕是支流小河,只要老百姓叫得出名字,就有河流‘健康守护责任人’。”2017年底,由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担任“总河长”,4697条河流有了“健康守护责任人”。

  把小河大河都管起来!自贵州全面建立河长制以来,水污染防治初见成效,江河湖库水质进一步改善。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总体达标率87.3%;全省监测的48条主要河流的138个河段,水质总体达到优良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89.1%;长江流域河流干流水质持续改善,珠江流域河流干流水质优良率保持在100%。

  预计到2020年,贵州将实现“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的目标,基本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文明格局。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